“互联网”+时代在博物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9 年 11 月 27 日 | 文章作者: | 浏览次数:1963

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其应用已逐渐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中,也为博物馆领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基本满足了提升博物馆服务观众的能力与效果。根据博物馆观众的需求,描述了互联网在博物馆服务观众的几种设想。

关键字:互联网、观众服务、博物馆、公众号。

一、“互联网+”时代博物馆面临的新挑战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和各行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互联网绝非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或者平台,而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不仅可以和传统行业融合产生新的产业形态,更是全面颠覆了人类生活的方式。对于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而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从服务理念和技术两个层面上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和挑战。

(一)“互联网+”在博物馆中到底“+”什么

1.“+”平台

这里说的平台,不仅仅是给博物馆建立一个门户网站,或者注册一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的数字化发展需要一个广大的平台,这个平台里面覆盖了各个行业,各个能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服务的行业。互联网“+”是可以连接一切的,比如说,一个观众想要参观博物馆,他的出行情况、当天的天气情况,让观众选择一个适宜的参观时间;可以查阅当天博物馆各个时间段的人流量,让观众可以避开高峰期来参观。也可以直接登陆并验证观众信息,凭身份验证码在取票机上取票,避免在博物馆门口排长队来进行取票。这个“+”平台可以与各行各业信息共享,可以足不出户,让观众在家里既可以设计好一天的参观计划,让参观变得更加简单、快捷、高效。

2.“+”藏品

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活动的物质基础,既然有了平台就更应该在平台上“+”博物馆里的藏品,要让我们库房里的藏品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走上”我们的数字平台网络上去,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等技术,让文物360度的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尤其是一些珍贵的,平时见不到的藏品,更应该让它们在“数字舞台”上展露光芒。

二、“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发展对策

1.博物馆教育和服务应采取分众化传播策略

博物馆参观群体具有不同的年龄阶段、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参观博物馆的主要动机和目的也不尽相同。这就促使了博物馆在教育类服务项目策划中实施分众策略,推动博物馆的信息传播从“大众传播”走向“分众传播”。对于受众群体的划分,可以分为学生观众、普通观众和特殊群体三类。对于学生观众,应该主要强化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通过设置更多的互动参与性强的展览项目,让博物馆成为学生们的“第二课堂”。对于普通观众,除了设计好常规的展览,还可以针对其研究、欣赏的不同需求,策划专题讲座等项目。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博物馆也应给予关注和考虑,如建立网上虚拟博物馆,让弱势群体足不出户也可以欣赏到珍贵的展品。

博物馆作为保护、研究、传播和展示人类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的文化机构,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博物馆已经逐渐形成为公众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博物馆跟学校不同,它是自由的、非正式性教育,博物馆教育具有实物性、直观性、自主性、社会性、寓教于乐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观众的需求变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教育人员的单向传播过程不在是唯一的手段,受教育者自主选择权逐渐扩大,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受到关注。要想实现博物馆教育目的、达到良好的效果,取的观众的认可和满意,使用互联网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1.博物馆展览设计应加强互动体验式手段的运用

体验是实现博物馆教育服务功能的有效方法。博物馆体验以教育体验为主,兼具审美、娱乐的功能。观众在博物馆里进行学习,置身于陈列构建的学习环境中,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和观察、操作、参与、交流等学习手段,通过环境、实物、信息等学习对象进行学习,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休闲放松、审美娱乐等心里享受。目前博物馆展览互动体验手段主要有环幕影院、模拟场景、数字沙盘等。如果目标观众主要为儿童青少年,应大量应用互动体验陈列技术,在展览设计中主要考虑安全性跟娱乐性;对于主要为成年观众的展览,应以教育传播为主,互动体验的设计应符合成年观众的兴趣,并具有较为深刻的主题和内涵。

以辛亥革命博物馆为例,第三展厅是我们整个陈列的重点和亮点。整个展厅我们以复原武昌城的旧街景展开,让观众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起义当晚的紧张氛围中。这样复原的场景,让来参观的老年人观众更加的有亲切感,例如胭脂巷、保安街这些熟悉的地名。而在展厅的后半部分,我们做了互动场景当观众们走进我们的感应区电子屏上就会出现士兵与大家进行模拟的对话。在整个展厅的最后是一个武昌起义的全景沙盘和环幕影院,通过沙盘跟电影的结合更好的给大家呈现武昌起义当晚的全过程。让年纪小的观众通过电影知道武昌起义爆发的经过,老年观众可以通过沙盘更确切的知道起义爆发时的地理位置。

2.博物馆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平台做好口碑宣传

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迅速崛起,在普通群众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博物馆也纷纷开设微博、微信账号,运用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宣传、展示馆藏特色。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降低借助传统媒体进行宣传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传统媒体存在的时滞性。但是,不少博物馆官方微博和微信仍然存在内容范式化、形式单调、风格枯燥、趣味性低等问题,因此存在感低、影响力小。不过各大博物馆都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自媒体服务质量。比如故宫的“微故宫”公众号,包含了大量重要建筑的语音导览和专馆藏品的相关介绍;西安半坡博物馆的微信平台主要以微官网的形式呈现,内容精简,设计独特。但无论以哪种形式呈现,提升博物馆本身藏品和展览质量才是根本,只有坚持“内容为王”,辅之以多方位的宣传推广手段,才能“酒香不怕巷子深”,保证博物馆的持续客流量和持久吸引力。

三、互联网技术在观众服务方面应用的设想

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可以基本满足服务观众的能力与效果,具备了在博物馆领域应用的一定条件,互联网技术在国内外其他行业已经广泛应用,为博物馆的应用提供了较好了的参考和借鉴。目前,国内外部分博物馆已经采用了部分互联网技术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这种形式下,作为博物馆人,我们应该以观众需求为导向,提供给观众更加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是一直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因此,我们应该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好的了解观众、服务观众、满足观众的需求。

讲解在博物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多年来讲解一直是博物馆教育的主要手段。但现在80后90后这些年轻人已经成为博物馆观众的主力,他们生长在信息时代,思维活跃、崇尚技术、追求时尚,单项传播教育模式和简单的资讯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博物馆的需求,他们期待博物馆教育的手段更加多样、个性、时尚、互动,通过新技术实现博物馆观众的自主选择权和互动。

以辛亥革命博物馆为例,每天有两场免费定时讲解,观众可以在指定时间到一展厅门口跟随讲解员参观。也可以到服务台租借自助式语音导览设备,可以实现中、英、日、韩四种语言讲解导览或者用手机扫描展厅内的二维码实现语音讲解。辛亥革命博物馆一直积极致力于优质的服务,希望能给观众传播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现有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追求。我们就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运用在观众服务中。

我们可以将展厅内现有的二维码标识范围扩大,可以将它们与展品一一对应起来,观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轻松查看展品名称、介绍等详细信息,同时也可以保存在手机中作为留念或转发给朋友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关注中华传统。具体操作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手机导览通过事先安装好的导览系统,观众可以利用安装有二维条码识别软件手机与展品进行互动:

1.当用户终端靠近文物,终端能自动识别文物,用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对展品进行讲解。

2.用动画展示藏品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功能、原理等。

3.对文物信息支持上网查询和相关内容索引。

(二)彩信导览对于手机未安装二维条码识别软件的观众,则可以通过发送标牌上的编号,获取文物彩信介绍内容,包括图片、文字及音乐等。

(三)WAP导览对于不能接收彩信的观众,还可以通过手机上网,发送编号获取展品展示信息,包括图片及文字等。

通过多种电子导览方式,使更多的观众更加详尽的了解文物内容,参观更多的文物展品;为针对人流量大,没有讲解的情况下,实现文件自助讲解和导览。让观众在详细全面了解博物馆藏品的同时,在参观过程中享受到自由和乐趣。

四、如何利用公众号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网络平台迅速崛起,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更多的博物馆行业也加入到了这个平台当中。以辛亥革命博物馆为例:

(一)公众号直播

我们可以在公众号上提前给大家预告即将上新的临展或者社交活动。让观众来博物馆参观之前就能做好时间安排,也能提前了解展览的内容以便更好的参观。例如在2007年六月份辛亥革命博物馆举办的武汉市影像非遗摄影大赛作品展,我们就可以在公众号上给大家提前公告。展览开始时我们可以通过上传视频片段,让大家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充分发掘文物展品的创新创意元素

文创产品是连接博物馆和大众最好的桥梁,可以让观众将博物馆里独特的体验延伸到家庭生活当中。文创产品的创新不仅仅在于样式、种类,也要提炼出最能代表博物馆特点的产品,并融入现代、新颖的审美取向。让没有来博物馆的观众也可以通过公众号了解和欣赏我们文创产品背后的历史故事。

五、结束语

作为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文化服务机构,以人为本是博物馆生存发展之道,现代信息技术则是博物馆实现以人为本的最佳平台和手段。互联网技术应用在博物馆,一方面有助于博物馆实现藏品的科学管理,丰富藏品展示手段,提升公众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为观众带来更多元化的参观体验,增强公众的参与度与满意度,使公众能够更快捷、高效的进行参观,满足来博物馆学习、研究、休闲等多元化需求。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辛亥革命博物馆借助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将更好地服务观众。

参考文献:1.杨璇、朱开屿。中国数字博物馆大事记[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1):99-104.

                  2.刘春、彭黎明.关于物联网技术在博物馆观众服务领域应用的思考[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23(3):84-88.

作者:辛亥革命博物馆  张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