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文化旅游融合问题浅谈
摘要:博物馆作为集收藏、研究、社会教育等多种于一体的文化设施,承载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已成为解读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的起点或窗口,是游客了解一座城市文化的快捷渠道。同时,博物馆也已成为旅游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业的重头产品,是文化旅游的标志。博物馆为旅游业赢得了更多的文化资源,拓宽了旅游市场,博物馆旅游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融合有着明显优势。
关键词:旅游需求博物馆优势博物馆与文化旅游的结合发展
随着世界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用于支配的收入也不断增加,同时法定工作时间的缩短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在交通领域和远距离通讯等领域的应用和推广,现代旅游活动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可以使现代人类摆脱日常例行生活,将日常体验中结构化的必然性转变为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从全新的体验中追寻自身和世界的本源。大规模的旅游始于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末,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在物质生活上摆脱匮乏后,逐渐转向追求形而上的精神建构,旅游不再是少数权贵和富有的专利,而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之一。因此,人类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旅游的逐渐兴起反应出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诉求,对文化旅游的需求就愈加强烈。博物馆作为集收藏、研究、社会教育等多种于一体的文化设施,承载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博物馆文化旅游的意义
随着我国博物馆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提高文化教育水平,满足精神文明需求日益迫切,使博物馆已开始将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作为主要任务。我国现代旅游规模及影响的不断扩大,旅游类型丰富多样以及人们文化旅游的热度高涨,这使博物馆在文化旅游活动中承担了重要角色,行使了文化旅游活动的职能,同时也使博物馆的各项功能得到了充分利用,馆员素质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游客参观博物馆对于游客自身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旅游的形式和种类有很多,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两大类,即自然风光游和人文景观游。在人文景观中,博物馆又占有重要地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博物馆作为集收藏、研究、社会教育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文化设施,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博物馆与旅游的关系日益密切,博物馆已不再视为孤立的个体,而是融入到旅游之中,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旅游者可以通过博物馆所展示的人类及环境的物证,为自身提供一种追溯以往的思维路径,营造了脱离日常生活与当下的时空环境,从而使旅游者能够以他者的目光审视自身、审视历史,完成其对自身和世界本原的叩问。正是博物馆所具有的这种独特性,使之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需求时,博物馆旅游能够迎合了当前高品位的文化旅游的需求。
另外,旅游也是在另个目的地短暂停留的过程,往往旅游时间较短,而博物馆作为一座城市文化的浓缩,可以通过实物向广大观众进行真实的、直观的教育。因此人们通过参观博物馆可以快速便捷地获取更多的当地历史知识、体验更多的风俗文化,在短时间内达到自己游一方山水、晓一方风俗的目标。这也是博物馆旅游所具有的旅游魅力。
博物馆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旅游业与博物馆有着相同的服务群体,大部分都是一些以教育和学习娱乐为主的文化群体。旅游业与博物馆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文化群体自身的文化修养,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可以让博物馆文化和旅游进行有机的融合。旅游的核心主旨就是文化,没有文化何谈旅游。而博物馆旅游恰好体现了这一主旨,它可以通过观众类型、观众组织、参观心理、参观兴趣等方面的调查,清晰地知道自身博物馆的类型及特点,开发相应的主题项目,制定合适的参观路线,立足目标观众群,因此博物馆自身建设的加强,可以更好服务旅游,与文化旅游相互融合对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明显优势。
首先,对于旅游者来说,博物馆为其提供了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使其可以从中领略历史文化信息,获得知识,开启智慧。同时,也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大大提高其旅游的文化含量。
其次,博物馆承担了文化旅游的重要角色,为旅游业赢得更多的文化资源,丰富了旅游线路,拓宽了旅游市场,可以吸收更多的客源。
最后,博物馆的各项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馆员素质得到不断提升,自身管理体制也不断的革新,能够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的需求,更好地服务旅游者。
博物馆与文化旅游的结合发展
创新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
1、发展内涵,设计出配套服务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各省市都相继兴建现代化的大型博物馆,可谓是博物馆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些新建的博物馆建筑宏大壮观、设施先进、环境优雅,还拥有高质量的配套服务和高水平的管理,改变了过去博物馆在人们心中陈腐考究的形象,成为这些城市的文化特征。文博事业的发展给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意识到文化与旅游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在发展博物馆旅游时,必须重点挖掘潜在文化内涵,集中展现其趣味性和艺术性。博物馆文化旅游产业首先要从游客的角度考虑,尽可能先满足他们的需求,把一些传统古老的文化转化为具有文化象征符号的产品。发展自身优势的同时,面向群众,接近社会,只要有了这样的意识,才能顺利完成由礼品到高仿品,从高仿品到商品,从商品到创意产品的过渡。
辛亥革命博物馆于2012年进行文创产品的开发工作,旅游创意产业最先着手的地方是从旅游者立场出发,满足其需求,将文物转化成文化象征符号,与商品之间进行沟通与链接,开发以实用性和创新性兼具的消费类日用文化产品。
胶带
填色绘本
2、创新博物馆资源利用
在新形势下,不仅要加强馆际交流协作,整合博物馆资源,还要采取博物馆与高校密切合作的方式来创新博物馆文创产业开发。辛亥革命博物馆联合江汉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工业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开展了第一届纪念品创意大赛,学生们用自身的视觉观察展厅的实物展品,发挥想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创意。这些创意想法给我们在实际开发产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纪念品大赛一等奖:红舰茶具
纪念品大赛优秀奖:趣味直尺
(二)创新博物馆旅游市场开发
2013年辛亥革命博物馆开展了以“武汉之窗·辛博之旅”为主题的旅游推广活动,主动出击,寻求与旅游单位合作,做好本馆的展览宣传工作,对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迈开了重要的一步。
1、旅游推广书。旅游推广书详细的介绍了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地理位置、馆内环境、参观路线、重要看点以及语音导览系统,让旅行社工作人员对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认识更加清晰,一目了然。
2、旅游合作协议。针对旅游大环境市场,为了激励旅行社的大力宣传,辛亥革命博物馆拟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方案与旅行签订合作协议。
3、为导游提供免费的培训课程。让他们了解博物馆陈列,了解博物馆公共区域设施,了解参观路线,帮助游客看懂看好展览。
4、创造良好环境。辛亥革命博物馆针对馆周围单行线道路,与首义广场协商,对旅行社实行免费停车两小时的措施,另外在馆内设置了导游专门的休息区域,使旅行社的朋友更方便的工作。
5、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加强与黄鹤楼公园的合作,将宣传册页放置黄鹤楼宣传。
通过创新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使辛亥革命博物馆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由于这些游客是由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不同地域的人们构成,因此可以通过这些游客的参观感受和参观期望促进博物馆工作不断改进和提高动力,为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当前博物馆已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者在博物馆中参观的比例也逐渐增多。因此,博物馆在秉持着“服务公众”之宗旨、发挥博物馆功能、扩大博物馆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更应该将文化旅游资源和博物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其变为促进博物馆旅游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因此,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和博物馆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8—01
[3]吴必虎旅游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0
作者:辛亥革命博物馆 黄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