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在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以辛亥革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为例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信等新兴媒介开始进入博物馆领域,博物馆借此涅槃革新,拥有了广阔的崭新前景和无限潜力,这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博物馆与微信等新媒体的融合,使博物馆在宣传教育和陈列布展上具有了新的途径和手段,更有利于在年轻群体产生影响,进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本文以辛亥革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为例,通过博物馆借助微信公众号的传播途径可以实现融合博物馆资源,拓展其社会服务功能,采用精心设计的微信推文,创意策划线上及线下活动等方式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展示传统文化风采。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博物馆;文化;传播;辛亥革命博物馆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博物馆作为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非盈利型社会公共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面对当前科技发展而走进人们生活的“互联网+”时代,博物馆过去的传统展览手段和宣传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的需要,因此博物馆要想更好地传播和宣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就必然与当前最新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不断拓展宣传途径与空间,以吸引更多社会公众的目光,在传播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上发挥更好的作用。
微信作为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新媒体社交应用,一经推出,就迅速流行开来,特别是微信公众平台方面,由于可以便利地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一跃而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宠儿,逐步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截止2016年2月,微信月活跃用户达6.5亿,微信公众号超1000万个,企业号账号已达65万个,74.2%微信用户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取资讯。因此,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纷纷开始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以期通过这种新颖的传播渠道争取更多的社会关注,进而扩大和发展自身的影响力。博物馆也不例外,目前,全国省级以上博物馆绝大多数已建立自己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仅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例,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于2012年12月21日开通,是最早利用微信平台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的博物馆,截至2013年上半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微信订阅人数已突破1.3万,微信语音导览信息查询数量超过16.3万。可以说,博物馆微信平台的设立与开发已成为其宣传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2016年3月,辛亥革命博物馆与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签订共建协议,决定组建师生与馆方联合团队,共同开发和运营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开创了馆校共建微信公众号的新模式。经过近一年多的实践,馆方和湖北大学师生一起对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更好地传播首义文化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与探索,借此,本文根据实践的情况对博物馆微信平台在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影响做如下总结。
一、融合博物馆资源,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微信公众号平台作为新媒体之一,具有受众面广、传播迅速、互动灵活等特点,可以突破时空、地域、领域、人群限制,快捷迅速地传播信息。博物馆在建设自己的公众号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的特点,融合馆内的各种信息资源,拓展自己的社会服务功能,拉近自己与观众的距离。例如在公众号上设置语音导览服务,可以让观众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语音导览信息,迅速便捷地了解藏品的详细说明,甚至背后的故事。观众在得到个性化的讲解服务的同时,博物馆也可以精简讲解人员队伍,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省时省力。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发布的博物馆近期活动与展览,使观众及时方便了解到有关信息,并积极参与其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平台上还能定期发布馆藏精品的推文,介绍博物馆的系列藏品,使观众获取藏品背后的历史小知识。观众也可以借助公众号留言与馆方互动,留下对博物馆的印象和自己的见解。同时,观众也可以从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发布的招募志愿者信息中了解相关信息,感兴趣的可以网上报名参与到博物馆的工作与活动中,从而拉近与博物馆的距离,更好投身于传播博物馆的文化精神。仅以辛亥博物馆为例,公众号自2016年7月正式上线以来,在栏目上采取了新颖的菜单栏目,设为:知·辛博、观·辛博、特·辛博,又将每个栏目分为三到四个子菜单栏目,内容主要包括辛博简介、辛亥历史、馆藏精品、系列图文、志愿者招募和有奖问答等内容。此外,在栏目中还专门设计了720度全景观赏的子栏目。当读者点击720度全景观赏子栏目之后,就可以720度的视角观看辛亥革命博物馆的馆内全景与展厅陈列。这一技术使观众能够实现在微信平台上全方位浏览实体博物馆的目标,让读者有了立体的三维空间感官体验,未来到博物馆之前便可提前体验,身临其境。可见,开发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平台,有利于向观众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陈列展览和馆内藏品,高效地传播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
博物馆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一方面加强了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年轻观众,顺应时代发展,利用手机这一常用工具便可方便地获取博物馆大量信息。同时,博物馆开发和运营微信公众号,也顺应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改变了观众对博物馆的传统印象,博物馆以更加亲民的形象出现在了公众的日常生活里,调动了公众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博物馆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融合自身的资源,延伸了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在无形的空间中使服务功能得到了放大与拓展,让藏品展示更具时代感,贴地气地接近观众,更有利于藏品背后的文化传播与发展。
精心设计微信推文,图文展示传统文化
对于媒体而言,无论是新媒体,还是旧媒体,最重要的莫过于“内容为王”。对于微信公众号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没有高质量和精彩内容的推文,公众号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必将成为没有生命力的死号。因此,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必须注重推文的质量与内容,一方面可以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和外延,另一方面可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仅以辛亥革命博物馆为例,自开发和运营微信公众号起,就打造独树一帜的推文风格,在推文上实现材料来源多元化、形式的特色化和内容的多样化。辛亥革命博物馆通过公众号平台推出了多种主题和形式的图文,讲述清末民初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历史,让读者切身实地感受辛亥首义的独特价值、品味辛亥风云人物的独特风采、理解辛亥首义过程的曲折动荡。例如辛亥革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平台曾推出过展厅介绍系列推文,从《第一展厅:晚清中国》到《一条铁路引发的血案》等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博物馆不同展厅陈列内容的讲述,让观众全方面深度了解辛亥革命前后中华大地所发生的一件件大事,从中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缘由,探寻武昌首义前后的过程,使观众在参观之时可以得到更多的相关历史知识补充。
此外,辛亥革命博物馆还改变了大多数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单篇推文模式,专门设计了系列连载推文模式,即采取章回体小说模式,一个系列推文前后呼应,风格一致,形成较强的整体故事性,让读者在获得阅读的欢愉和精神的满足之余,更能深入了解辛亥革命那段曲折动荡的历史,弘扬首义精神。例如第一系列推文主题为聚焦1911,围绕这一主题撰写的《秋枫渐染江城火,暗流激涌革命潮》、《民军炮响隳督府,十八星旗耀武昌》等五篇文章生动详细地介绍了1911年武昌起义的背景和过程,让观众能够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地去参与到那场伟大的起义中,展现了当时革命党人为民英勇斗争和为国不屈奋斗的无私无畏精神以及武昌首义的伟大壮举。
同时,辛亥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还推出了藏品系列和人物系列推文,比如《汉阳造的独白——也许我也是个上神》、《“世人皆醉我独醒”的黎元洪》等,通过挖掘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及相关人物的故事,让观众了解更多的首义文化和相关近代史知识,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要,弘扬了首义文化。高质量的推文使辛亥革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自上线以来,关注人数一直持续上升,目前已达千余人,每篇推文阅读量都达百余人,最多时甚至近四百人。由此可见,开发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一定要精心设计撰写微信推文,在吸引粉丝关注的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三、创意策划线上线下活动,展传统文化风采
博物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弘扬传统文化不仅仅在于定期的推文,还可以利用该平台开展活动,让观众更好地走近博物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辛亥革命博物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将线上与线下活动充分结合起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展示和宣传首义文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每次精心策划的线下活动,辛亥革命博物馆始终坚持在公众号平台上做到“提前发布活动预告、活动中安排人员采访、活动结束跟踪报道”的三步走活动宣传模式,保证做到材料准备充足,信息量丰富,发布实效迅速,充分展现的各种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辛亥革命博物馆先后开展了由小学生现场作画完成的“民国新气象”绘画活动、“孙中山与黄埔军校”展览、“小小火花,方寸之间说历史”火花活动以及“辛博小课堂”等系列活动,从小课堂到大展览,通过多种形式让各个年龄阶层的观众参与到活动中来,从活动中了解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从展览里发现辛亥革命蕴含的精神。与此同时,辛亥革命博物馆还走向社会,走出国门,联合国内外各方力量举办巡展,例如“武汉上空的鹰——纪念苏联空军志愿队特展”于2017年5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进行了展出,微信公众号平台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跟踪报道,做到了馆内动态实时发布。
另外,辛亥革命博物馆还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开设了线上有奖知识答题环节,在观众参观和学习了首义文化和辛亥革命历史知识的同时,参与线上答题,便可获得一份精美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辛亥革命博物馆借助微信公众号的答题互动方式让观众将博物馆的记忆带回家,更增添了一份乐趣,也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自公众号上线以来,辛亥革命博物馆通过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及好评,扩大了影响,让更多的人看见和品味到了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让不同的人回忆和体验民国生活。从线下的实体感受到线上的回顾,辛亥革命博物馆利用公众号平台以不同的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辛亥革命和晚清民国的历史知识,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了首义文化与精神。可见,博物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各种线上线下活动,也是传播传统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是博物馆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徐晓川.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中的运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7).
3.潘佳佳.微信在博物馆宣传中的应用刍议[J].《信息通信》,2015(9).
4.王惠玲.微信时代博物馆公共教育与文化服务[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5(2).
5.周心贻.微信时代博物馆公共教育与文化服务[J].《教师》,2013(17).
6.郑文君、任小飞.浅议微信导览的应用及利弊[J],《科技展望》,2014(8).
7.李延强.浅谈博物馆智能导览系统建[J],《丝绸之路》,2015(24).
8.王颖.打造指尖上的博物馆——微信在博物馆中的应用[R].南京: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03.
9.《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http://www.useit.com.cn/thread-15112-1-1.html.
作者:张芸晖(辛亥革命博物馆) 刘馗 于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