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内容与形式的结合问题

发布时间:2014 年 06 月 16 日 | 文章作者: | 浏览次数:5822

摘 要:辛亥革命博物馆《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作为历史类基本陈列,其内容设计以辛亥革命历史为线索,其形式设计充分尊重历史,利用现代科技等手段重现历史,两者的结合使陈列展览精彩纷呈,既还原并再现了真实的历史,又融合并展示了发展的现代。通过对基本陈列内容与形式结合问题的研究,探讨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辛亥革命 内容设计 形式设计 陈列展览 辛亥革命博物馆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献礼的《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是以辛亥革命历史为主题的社会历史类基本陈列

    摘 要:辛亥革命博物馆《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作为历史类基本陈列,其内容设计以辛亥革命历史为线索,其形式设计充分尊重历史,利用现代科技等手段重现历史,两者的结合使陈列展览精彩纷呈,既还原并再现了真实的历史,又融合并展示了发展的现代。通过对基本陈列内容与形式结合问题的研究,探讨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辛亥革命 内容设计 形式设计 陈列展览

   辛亥革命博物馆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献礼的《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是以辛亥革命历史为主题的社会历史类基本陈列。其时间跨度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开始,经历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酝酿、发生、蔓延,至中华民国成立为止。除了历史过程外,还展示了中华民国成立以来,有关辛亥革命的一系列纪念活动,以及国内外辛亥革命历史遗迹等,全方位地展示了辛亥革命相关历史。


一、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的关系

   陈列展览中,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是密不可分的。专业人士比较认可的观点是内容决定形式。这个观点在《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展览的策展过程中也得到了印证。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两者虽为从属关系,但是只有两者和谐统一,才能达到较好的陈列效果。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相辅相成,简单地说,形式不能脱离内容,内容不能禁锢形式。在展览的策划过程中,内容与形式设计人员通过讨论会、座谈会等形式就展览陈列大纲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陈列展览的设计人员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形式设计者要具备充分理解内容的能力。2.内容设计者要具备形式设计理念及素养。其中,内容设计者要为形式设计者提供尽可能全面且丰富的内容资料,并解读背景资料,以帮助形式设计人员充分理解展览的内容和意图。提供的资料包括陈列展览大纲及大纲脚本;陈列展览环境;上展文物资料;辅助展品素材及技术要求;形式设计要点等。形式设计人员从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出发,尽可能的服务于内容,全面的展现内容,内容通过形式表现出来,以独特地艺术表现形式呈现给观众。


二、《共和之基》基本陈列中内容与形式的结合

   在理论上,内容与形式的结合能够营造出卓越的陈列展示效果,实际上也是如此。辛亥革命博物馆《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也是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在实践中切实履行了这一原则。在整个策展过程中,从展览方案的撰写开始,力争在文物、历史照片、场景、艺术品等多方面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辛亥革命历史陈列。

   只有充分运用多种陈列手段,做到各部分重点突出,表现主题详略适当,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才能使得展览生动灵活。以下从文物、图片、场景、艺术品等四个方面,通过《共和之基》策展过程中的案例来阐述内容与形式结合的重要性与必然性。

   (一)文物

   博物馆陈列以文物标本为基础,文物是展览的重点和灵魂所在。在文物的展示上,除了将文物藏品直接地放置于文物展柜中向观众展出以外,我们的基本陈列还利用了壁龛、玻璃夹等多种展示形式,以便不同形式的文物以最方便观众的方式展现出来。

   文物展品与展示内容相互照应。文物为陈列内容服务,选择恰当的文物进行展出是内容设计者的任务。然而,将文物呈现给观众,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离不开形式设计者的创意。其中,柜内设计和装饰是一项大量的工作。每一个文物展柜既表达特定的内容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与展厅中其他展品相互联系。在本馆的基本陈列中,拥有大量的纸质文物。纸质文物虽能直接的表述历史,但在形式上颇为单调,陈列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对于单张的纸质文物,采用大块的透明亚克力镇压固定;装订的纸质文物,如书籍等,则采用条状亚克力固定前端;根据文物大小、重要程度或与展示内容相配合,将文物置于平铺式、45°落地式、20°背伸式、90°背伸式展品托架上。例如:第二展厅入口处壁龛柜中展示着章炳麟《訄书》、《湖北学生界》等反映革命思想传播的著作,壁龛柜以飞舞的著作的艺术造型为背景,既用实物说明了历史,又与背景墙相融合,可谓是内容与形式的较好结合的实例。

   馆内小型文物也颇多。在小型文物的展示上,采用木质托架织物饰面基座,斜面展示;或以透明亚克力装置提高展品的高度,以便突出展品,便于观众观摩。重点文物独立展示,例如张之洞画像,单独展示于恒温恒湿展柜中,显示其重要性。卷轴类的文物悬挂于通柜内展示,配以恒温恒湿机调节通柜内温度、湿度,以便更有利于不同质地文物的保存。例如第四展厅尾部的通柜中,展示了粉彩三旗纹光复纪念瓶、粉彩双旗纹纪念九子碟、双旗纹床帘等民国期间具有特色的瓷器、饰品等,既与对面的社会新气象相呼应,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与社会特色。在展示方式上,错落有致,按质地归类,让观众一目了然,详略有当。

   (二)历史照片

   本展览通过多种展示方式,展示了珍贵历史照片700余幅。如何让历史照片形象地描绘历史、生动地再现历史是我们内容和形式工作人员共同思考并为之努力的。《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是以描绘历史事件,全面展示辛亥革命历史脉络的陈列展览,其要凸显的历史厚重感与文化沉淀感是设计者着重考虑的。然而,作为一个新建的专题博物馆,在体现其历史感的同时,还要兼顾现代新型博物馆的功能。为了将基本陈列打造成历史感与现代感并重的展览,在照片的陈列方式上,形式设计者充分考虑了历史元素,经过了多次试验和综合考虑,最后采用了奥松板喷绘作为多数历史照片的展示方式。

   为了使历史照片在保留历史沧桑感的同时,具有现代工艺的多样性,设计者还采用了烤漆铁板直喷的方式,将历史照片直接喷在烤漆铁板上,使历史人物照片栩栩如生,让观众在了解历史的同时,缅怀革命先烈。这一方式应用在基本陈列的第四展厅各省响应中,与多媒体的灯光相配合,凸显了在响应过程中,各省为民族独立所做出的贡献。

   第五展厅辛亥百年不同于前四个展厅,着重展现百年以来的纪念活动和美好的新首义之城,用图片的更迭展现一百年来新中国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以及世界各地的辛亥遗迹。根据世界潮流浩浩荡荡的主题,第五展厅选用了绵延的照片墙将辛亥百年的壮景如历史画卷一般展现在观众面前。

   除了材料选择上的考究之外,在历史照片的排列组合上也是以内容的连贯性、整体性为主,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充分尊重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形式设计的编排。例如第四展厅入口处通柜中的墙上展示了鄂军都督府领导人的照片,与通柜中陈列的中华民国军政府之印、黎元洪指挥刀、中华民国鄂军政府起义纪念章等文物内容上相呼应,同时也节省了陈列空间,填补了通柜内墙面的空白。

   (三)场景

   本馆在设计时,秉承“文物与场景并重”的理念,在突出展现文物价值与意义的同时,模型沙盘、复原场景的运用也在陈列中得到了体现。现代博物馆中的场景大都融合多媒体等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以求将历史场景真实再现。在本馆的基本陈列中,就大量运用了人物硅胶模型、微缩模型、沙盘等,配合声、光、电等高科技多媒体手段的表现形式,一方面比较生动地再现历史情景,同时也弥补了文物不足以及单靠文物无法全面的展示内容的缺憾。

   这些具有活力的现代展示方式,深得观众的接受和喜爱。要制作好一个场景,需要形式设计者在透彻的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展厅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内容设计者提供的大量且丰富的历史资料就是形式设计者创作的素材,只有素材充足,形式的创作更能够准确、全面地展示历史。

   基本陈列的第三展厅武昌首义,可以说呈现的是一个大的复原场景。观众走进第三展厅,仿佛置身于辛亥年间武昌的老街巷,通过灯光、声效等营造的历史氛围,将观众带回到百年前的武昌,通过感应设备控制的士兵,仿佛真的在和观众对话,将观众的参观热情提升到高潮。

   除了大型场景外,其他场景也独具匠心。第一展厅中垂帘听政的场景惟妙惟肖,还原了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历史画面。场景内的陈列参考了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真实还原了历史发生的场所,小皇帝和大臣们均为硅胶人,无论从人物形态、神态上都力求真实传神;纱帘后的慈禧及室内陈设均由手绘半景画的接境方式表现。观众通过门上的空格可以看到室内的情景,一方面呈现、保护了历史现场,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参观者的求知欲。硅胶人的应用在基本陈列中较为广泛,例如辛丑条约签订的场景、同盟会成立的场景、孙中山就职典礼场景等,历史人物的与场景的结合,真实还原、再现了重要的历史时刻,让观众穿越时空、仿佛置身于历史中。第二展厅的仿真场景黄花岗起义是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多媒体场景,一组浴血奋战的玻璃钢人物以黄兴为首,模拟了激烈的战斗场景。前景是在纱幕上投影,展示当时的状况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碑等相关资料。此场景包含了大量信息量,详尽地阐述了黄花岗起义的前因后果,通过多媒体手段详略得当、深入浅出的描绘历史,让观众身临其境。

   (四)艺术品

   博物馆必须重视其艺术性,努力做到观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艺术品的运用就首当其冲。艺术品是陈列展览中的辅助展品,虽不是展览的重点,运用得好也可以起到活跃展览氛围、画龙点睛的作用。要根据展览的内容,选择业内专业的艺术家进行有主题、有目的的创作。在博物馆展出的艺术品,即是有一定艺术价值的美术工艺作品,也是博物馆的展品,在具有艺术价值的同时,也具有收藏和展示价值。其特殊的属性,要求在制作上追求完美和精致,与博物馆的形象相匹配,使艺术品也能够成为博物馆的藏品、陈列展览的精品。

   一项艺术品的完成,需要创作者充分体会内容所要表达的意图,内容设计者需要提供尽可能详实的资料,让艺术品创作者拥有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完成艺术品的创作,既满足内容的需求,又具有艺术的价值。

   在本馆的基本陈列中,艺术品的运用也颇多。在第一展厅中,就囊括了清末民众生活雕塑、戊戌六君子国画、立宪运动油画、孙中山伦敦蒙难油画、广州起义木版画、拒俄运动木版画等。以艺术品为辅助展品,不仅弥补了第一展厅内容方面的单薄,而且能够从艺术的层面让观众更直观的了解历史的发展进程。在第四展厅湖北军政府祭天油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内容设计者根据历史照片等原始资料对湖北军政府的外形不断考证,给创作者提供了详实、珍贵的历史图片,作为创作的依据;艺术家则不断根据内容设计者的要求,调整人物面部表情等细节,力争与史实相符。在展览中陈列的艺术品不乏精品,大大提升了展览的质量和艺术价值。


本文作者:关睿  辛亥革命博物馆科研部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2)齐 玫:《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策划与实施》,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