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荆楚地区名人故里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

发布时间:2014 年 06 月 16 日 | 文章作者: | 浏览次数:4642

摘 要:文化资源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名人故里是历史文化名人诞生或生活的地方,是历史文化名人生活状态的展示平台。本文以名人故里为研究对象,以各省市名人故里的典型案例为基础,通过实例分析,归纳总结可操作性的开发模式,尝试探索适合荆楚地区名人故里的开发之路。   关键词:荆楚地区;名人故里;文化资源;开发模式   名人是历史遗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资源,名人故里是保存名人生活痕迹的载体,是名人精神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名人故里作为文化资源的一个类别

    摘 要:文化资源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名人故里是历史文化名人诞生或生活的地方,是历史文化名人生活状态的展示平台。本文以名人故里为研究对象,以各省市名人故里的典型案例为基础,通过实例分析,归纳总结可操作性的开发模式,尝试探索适合荆楚地区名人故里的开发之路。

  关键词:荆楚地区;名人故里;文化资源;开发模式


  名人是历史遗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资源,名人故里是保存名人生活痕迹的载体,是名人精神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名人故里作为文化资源的一个类别,保护与开发名人故里,对于地方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名人故里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头衔,也是城市文脉的体现方式,更是彰显城市魅力的文化名片,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促进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

一、名人故里文化资源的开发原则

  在谈及开发模式之前,我们首先应明确开发的原则。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开发模式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综合来说,名人故里文化资源的开发要坚持以下几点基本原则,并将其贯穿在整个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

  第一,坚持保护主导的原则。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延续。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往往体现为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的矛盾。 名人故里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其开发必须以保护为必要前提条件。

  第二,坚持理性开发的原则。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对其合理利用,是实现名人故里价值的必然选择。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和科学管理,要做到不破坏名人故里的原生态,一切经营开发行为都要在规范的约束下进行。

  第三,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名人故里开发具有公共事业的性质,是政府应当履行的公共职能之一。保护和开发关系的协调需要强有力的政府主导,它依赖于政府对文化资源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只有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才能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名人故里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才会得到强有力的保证。

  第四,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属性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保护模式,各地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因地制宜有效地保护遗产。名人故里作为一类以名人为点、以村落为面的文化资源,它的开发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实际、名人的影响力等多方面,因地制宜地开发,切忌盲目追风。

  第五,坚持整体性的原则。在保护及开发的理念上,要强化整体意识,既要保护名人故里的主体性,还要尽可能的将保护延伸到居民的生活形态上。即从点到面,既保护文化遗址,也保护生活方式;既保存历史,也保护当下。宏观上把保护、开发文化资源与改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不仅注重对名人故里本体的保护,还要关注对名人故里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整体观、大局观的视野,凸现名人故里的特色和意义。

  第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文化资源属于人类共同拥有,可持续发展基于保护第一且保护优于开发的原则。要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对名人故里进行系统地、综合地保护与开发,减少或避免对文化及自然资源的破坏,合理地规划,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名人故里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

  名人故里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对其的开发由来已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经验总结,名人故里的开发形成了一定的模式。针对名人故里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我总结了四种典型模式,即主题公园模式、故居模式、节事模式和全息模式。以下根据各地实例作简要分析:

  (一)主题公园模式

  所谓主题公园,是指根据特定的主题,人为创造出来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它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主题公园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题的选定。主题的产生,归纳为以下三种来源:一是因历史上的名人或著名事件而获得的文化内涵;二是大自然的自然风光;三是自造主题,人为策划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而依据名人故里所打造的主题公园,其主题是明确的,关键在于整体策划。

  以湖北蕲春“李时珍故里”为例,现有李时珍故居、李时珍墓、李时珍纪念馆、李时珍药物馆、李时珍行医的诊所“玄妙观”、乡贤祠等与李时珍有关的历史遗迹。根据现有的设施,尚不足以称作主题公园。根据国内外主题公园的开发状况,李时珍故里还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现有的表现形式大多为博物馆陈列,形式单一且陈列水平尚待提高。可以医药为特色,结合多媒体等高科技形式,打造一流的展览馆,全方位展示故里的文化特色。第二,主题活动的多样性。编排以李时珍为原型的主题舞台剧表演,丰富文化活动,增加艺术表现力;举办“中药文化节”,吸引中医爱好者前来切磋技艺,扩大名声和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第三,品牌导向性。有了品牌效应,才能聚集“人气”,有了“人气”才能带来“财气”。以“药王”为依托,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县、医药名县、文化大县”的目标,全力打造“医药之乡”的城市品牌。

  名人故里主题公园成功的关键在于策划。强烈的地域个性和凸显的文化特色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品牌打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吸引人气的关键。

  (二)故居模式

  一般来说,名人故里一定曾有名人故居存在。它或许经历了岁月侵蚀,以原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供人参观欣赏;又或许它没有经受住战火的洗礼、纷乱的局势,只剩下了残垣断壁,让后人空嗟叹;也或许它成为家族的祖屋,里面仍然住着名人的后裔,过着平淡的生活。名人为了自己的事业和理想而东奔西走乃是常事,一位名人在世界各地可能存在不止一处故居,这些老房子或多或少都记录着名人们曾经的往事。我们在这里探讨的名人故里中的名人故居,相对来说具有独一性,不可复制性。不同于其他各处故居,人们在这里体会到的不仅仅是名人的一段岁月,更多的是名人家族的历史、生活的背景、家乡的感情。他们或在这里出生,或在这里成长,这里是他们永远的故乡,永远的“家”。

  故居模式主打的是“名人故居”,以故居为基地,举办名人生平展、家族事迹展等是最为常见的开发形式,主要依靠的是名人的名气和吸引力,规模不大,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故里的知名度。要想扩大此类故里的开发规模,与当地周边的景点作必要的连接是必须的。

  以湖北黄冈“林氏三兄弟故里”为例,林育英故居、林育南故居和林彪故居构成了故里的主体。此类故里构成相对单一,不具备整体开发的规模,只能适用于名人故居尚存切保存较为完好,其他配套参观设施缺少,较为小型的故里开发,对参观者的吸引力不足。考察整个黄冈地区,与“林氏三兄弟故里”相邻的便是“李四光故里”——回龙山镇香炉塆,还有“陈潭秋故居”所在地——陈策楼村,以及盛名已久的“东坡赤壁”。这些景点分别分布在黄冈地区内,相对分散,但相距不远,完全有可能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将分散的点利用便利的交通连接起来,在已经形成的东坡赤壁旅游区的基础上建成黄冈名人故里文化游的大景区。黄冈位于湖北省东部,具有极大的区位优势,利用“一日游”、“周末游”等方式吸引周边地区的自驾游客,扩大景区除长假之外的游客吞吐量,最大限度的增加景区的利用率。打造大景区的关键除了统一的策划外,还需要增强各个分景点的配套设施建设。除了林氏三兄弟故里和东坡赤壁的名气有一定的号召力之外,其他分景点则相对较弱,政府的引导、资金的支持和专业的策划是开发的关键。

  名人故居模式总的开发思路是:以某位名人的知名度和号召力为切入点,以名人故里的头衔吸引游客的眼球,激发游客的兴趣,配合当地特色和周边旅游景点,将众多旅游产品进行“捆绑式销售”。以名人故居为主的名人故里游要凸显故居特色。对于有建筑特色的故居,可以从建筑学的审美层面上,推广名人故居。结合现代科技,制作故居的三维动画来展示老房子的结构及演变过程图,或制作有收藏价值的故居微缩模型为主打文化产品向游客推广。

  (三)节事模式

  “节事”,即“节日和特殊事件”。从狭义角度而言,节事模式是指以依托某个特殊事件或节日活动而进行的旅游开发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文艺活动、博览会、体育竞技活动、节庆活动、论坛会议、学术活动等。以大型活动为契机,对名人故里进行二次开发,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其受关注度和知名度。

  屈原故里是节事模式的典型开发案例。我们知道,秭归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与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一同构成了“中国端午节”。与其他省市的端午活动相比,凸显秭归特色,走“和而不同”的互补式开发道路,才是多赢的发展方式。秭归以端午节为节日背景,以祭祀屈原为特殊事件,成功地将节庆文化与名人故里开发结合起来。在每年的端午节期间,倾力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屈原故里端午活动,吸引成千上万游客纷至沓来,为屈原故里创造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0年6月16日,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文化论坛活动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屈原祠隆重举行。此次祭祀活动规模盛大,由国家文化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紧扣“彰显荆楚文化、激励爱国情怀、保护传统习俗,让世界了解端午文化,让世界记住屈原故里”主题,突出“海峡两岸,端午民俗”两大特色和“开幕祭祀、屈乡习俗、龙舟竞渡”三大亮点,穿插原汁原味的端午民俗情景表演,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同时,因三峡蓄水搬迁重建的屈原祠也于当天正式对外开放。秭归以端午节为契机,适时举办祭祀屈原活动,通过一系列节庆文化活动,唤起了海内外炎黄子孙对屈原文化精神和民俗文化的更多关注,推动中华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也使得秭归作为屈原故里更加深入人心,宣传屈原的同时,宣传了秭归。可以说,屈原故里的开发模式相对成熟,达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全息模式

  所谓全息式开发,是指以系统结构、全息结构和人才结构开发为基础而形成的以开发为导向的发展战略 。简单的理解,就是进行全面性的开发。将这种开发模式的理念应用在名人故里的开发上,也是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鉴的。

  以浙江绍兴对鲁迅故里的开发为例。代表性的马头墙、石板路、拱背桥、石河沿以及鲁迅笔下的老酒、茴香豆、乌篷船等文学形象都构成了绍兴的城市文化符号和名人故里的生动形象。绍兴作为鲁迅故里,在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时,首先整修了鲁迅故居、三味书屋,然后又建成了鲁迅纪念馆。在这些基础性设施建成后,又根据《孔乙己》中对咸亨酒店的描述,在一条原本狭窄的胡同里开设了咸亨酒店,使文学原型变成了现实,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慕名而来。除此之外,整个绍兴市都充斥着鲁迅笔下的文学人物和地名,这座城市与鲁迅密不可分,仿佛成为了文学世界的现实版。 如此的运作方式可称为是全息模式。从故居到故里的开发,体现的是保护意识的增强、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及开发水平的提高。 这种开发模式对名人故里的硬件和软件要求较高,即要求文化名人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且与地方形象相吻合,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特色。

  在荆楚地区,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类似这样的全息式开发模式还不多见。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开发模式对于城市文化形象的构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或将成为一种趋势。

三、结语

  以上谈到的名人故里开发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并不适用于所有名人故里的开发。归纳模式,是为了总结经验,并不是划定框框。在开发实例中,策划者要跳出“模式”的束缚,因地制宜,不可千篇一律,照葫芦画瓢。在“模式”的框框下打造出来的故里大多雷同,使参观者索然无味,成为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摆设工程,这是得不偿失的。

  根据名人故里的保护现状及开发前景来看,名人故里资源的开发要以文化资源为核心,以宣传地方名人文化主要目的,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手段,以旅游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发挥、改善和提高名人文化资源作为对旅游者的吸引点。在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手段的支持下,系统地将区域内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旅游资源科学的加以组合利用和有效保护,以便能进一步提高吸引力与竞争力,使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将名人故里资源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荆楚地区作为荆楚文化的发源地,拥有灿烂的楚文化资源。“惟楚有才”,也是荆楚地区名人资源的真实写照。基于荆楚地区丰富的名人资源,深入挖掘名人故里的文化内涵。结合当地特色、历史资源、自然风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还原名人故里的原貌,打造独具一格的名人故里,方能彰显荆楚文化底韵与魅力。


本文作者:关睿  辛亥革命博物馆科研部

参考文献:

(1)王健强:《屈原故里秭归》,中国旅游出版社1982年。

(2)湖北省宜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宜昌市志》,黄山书社1999年。

(3)皮明庥、郑自来:《武汉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4)黄冈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黄冈市志》,崇文书局2004年。

(5)吕庆华:《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年。

(6)单霁翔:《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