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辛亥革命博物馆为例

发布时间:2014 年 06 月 16 日 | 文章作者: | 浏览次数:5160

摘 要:武汉是历史文化名城,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汇集地,社会教育工作是博物馆彰显城市特色文化的重要手段。辛亥革命博物馆把围绕和谐社会建设、面向群众、面向市场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不断转变观念、创新发展、增强活力,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及服务功能,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精神需求。 关键词:博物馆 社会教育 探索 实践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地方性专题博物馆,虽地处武汉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地带,但因其成立时间不长,在馆藏文物

摘 要:武汉是历史文化名城,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汇集地,社会教育工作是博物馆彰显城市特色文化的重要手段。辛亥革命博物馆把围绕和谐社会建设、面向群众、面向市场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不断转变观念、创新发展、增强活力,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及服务功能,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精神需求。

关键词:博物馆 社会教育 探索 实践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地方性专题博物馆,虽地处武汉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地带,但因其成立时间不长,在馆藏文物数量、人才和资金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为更好地满足不同社会群体需求,吸引更多观众,在陈列展览、讲解服务、对外交流、知识普及等诸多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形成自身的特色,取得明显成效。

  一、创新陈展理念,凸显主题内容

  陈列布展设计、制作的质量和水准如何是决定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否充分发挥,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观众参与和认可度的重要因素。为认真开展此项工作,辛亥革命博物馆在增强展览对观众的吸引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定位科学严谨

为真实再现辛亥革命那段历史,在办展览时博物馆特邀请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辛亥革命史专家严昌洪、冯天瑜教授等学者对陈列的文字方案进行指导和审议,力求在创新思路、办出特色上下功夫,以比较高的专业定位和水准办出高质量的陈列展览。

  2、主题重点突出

《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是该馆的基本陈列,分为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起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个部分。展览内容包括:文物藏品、资料图片、美术作品近500件展品,以及2处多媒体电影环幕和29处重大历史场景。

  3、设计构思巧妙

  (1) 展览的内容设计,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为支撑,既注重历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又注重学术的权威性和严谨性。

  (2) 展览的形式设计,以文物与场景并重,对大型浮雕、人物雕塑、壁画,微缩场景、图片,多媒体、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合理运用,把一部厚重的辛亥革命百年历史拉开崭新的帷幕。

  (3) 展览的内容与形式既具有各自独立性,又具有相对统一性。别具匠心地营造出整体美感,多视角、深层次地展示出辛亥革命那段可歌可泣的感人历史和精彩瞬间。让观众的感官情绪 随着场景变化而随之变化,使人们真切地缅怀辛亥革命的先驱们为振兴中华、不怕牺牲、忧国忧民、敢为人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丰富临展题材,把握社会热点

  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不仅是对基本陈列的补充、完善和丰富,也是博物馆吸引观众、提升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11年10月开馆以来,辛亥革命博物馆除了做好常设的基本陈列展览外,还相继举办和引进了多个临时展览。

  1、展览模式新颖

为将“辛亥革命.武昌首义”这一主题内容,穿贯到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始终,近年来,辛亥革命博物馆相继举办了《首批入藏辛亥革命博物馆书画作品展》、《迎龙年辛亥情馆藏书画展》、《湖北省暨武汉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缅怀英烈祭奠仪式实物展》等题材多样的展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首义之光——海报设计展》,用新颖的海报展模式,征集了来自海内外数十位平面设计爱好者和高校师生的近百件作品。此次展览还特地安排了观众评奖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观众参与热情,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2、引展题材丰富

2012年引进的《孙中山•梅屋庄吉与长崎》、《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系列图片展》、《武汉地区首届外宣精品展》等专题展览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13年元月引进的《回眸胡适》、《新时代的先声——五四新文化运动》两个展览,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实物,全面、客观地展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李大钊、鲁迅等近百位叱咤风云的社会精英们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程;同年4月引进的《第二届全国九城艺术联展》将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位艺术家300余件书画作品对外进行展出,其中,周韶华、文怀沙、冷军、常进、叶瑞琨、乐震文、李兆虬、韩璐等大家的作品也都悉数在列。大师们一幅幅令人赞不绝口的作品不仅满足了广大书画爱好者的精神需求,而且极大的提升了辛亥革命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在展览进行的15天中,展厅内每天人头攒动,开展当天就吸引了7000多人来馆参观,创下单日观众进馆参观量的历史最高值。


  三、提升讲解员素质,积极招募志愿者


  讲解员是博物馆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讲解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受教育和参观质量,影响着博物馆的窗口形象,甚至影响到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形象。志愿者服务也是博物馆实施社会教育与服务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有利于加强博物馆与社会的联系和沟通,而且也能给志愿者提供一个增长知识、回报社会的机会。

  1、开展培训、比赛活动

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服务观众的水平。2012年,辛亥革命博物馆相继举办了“2012年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全市讲解员培训班”和“武汉市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讲解大赛”活动。讲解员培训班特邀请武汉地区著名主持人张小陵女士,为来自全市文博系统近200位讲解员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在讲解大赛上辛亥馆讲解员马光明、鲁珊、丁辰、邱丹妮四位同志共获得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的好成绩,为该馆赢得了荣誉。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现了我市文博系统的精神风貌,提高了讲解队伍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2、招募志愿者

为更好地适应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的需要,近年来,辛亥革命博物馆把关心博物馆事业的有识之士组织起来,相继招募和吸纳来自社会各界近200名志愿者。通过集中授课的方式对志愿者进行指导、培训和考核,合格者才能挂牌上岗。志愿者们通过对观众讲解、宣传服务等方式传播相关知识,提高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对外宣传效果和社会影响。


  四、发挥阵地作用,致力以人为本

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服务为多方位服务,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认知博物馆。

  1、构建社教平台

开馆至今,辛亥革命博物馆先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62140部队、空军预警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江汉大学商学院、商家社区及周边近10所中小学校,建立了军人理想信念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基地、青年志愿者服务实践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居民教育基地。同时,不定期邀请社会各界不同群体进馆参观,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营造和谐氛围

充分利用纪念日、节庆日,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对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起着积极作用。在第23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辛亥革命博物馆与武昌区残联共同举办的主题为“触摸历史,文化助残”活动,邀请了100多名残障人士来馆参观,让弱势群体真正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博大爱心,享受到现代和谐。

  3、直面社会公众

在充分发挥阵地教育作用的同时,为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真正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把文化产品和服务直接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辛亥革命博物馆还专门制作了一批主题为“首义之城—辛亥革命旧址遗址”的流动展板,不定期的深入到社区、学校和群众聚集地(如汉口江滩等)开展社教活动,并安排高素质的讲解员进行现场讲解,让市民群众、学生及外地游客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一处处辛亥革命遗址、一幅幅武昌首义的历史图片,让人仿佛感触到革命先驱们跳动的血脉、听到起义时传来的阵阵枪响,极大地唤醒了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提高了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开展交流合作,提升社会影响力

  博物馆体现的是一个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博物馆教育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也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在现代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对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国民素质,进行传统教育,激发爱国情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诸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正充分显示出来。

  1、促进馆际交流

近年来,辛亥革命博物馆先后与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博物馆、武汉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纪念馆(俗称“红楼”)、中山舰博物馆等同城兄弟馆,开展经常性的业务交流活动;与四川省博物院、长沙市博物馆、广州市大元帅府纪念馆、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等国内知名博物馆、纪念馆开展;与日本长崎历史文化博物馆缔结为友好博物馆。

通过以上举措,开阔了博物馆的研究视野,拓宽了发展领域,加快了专业人才的培养,强化了干部队伍素质,提升了科学化管理水平。

  2、开拓旅游市场

如何保持博物馆可持续、和谐、健康的向前发展,一直是摆在文博界决策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加强与旅游部门合作,对博物馆事业健康向前发展意义深远。

2013年3月1日,在武汉市旅游局的支持帮助下,辛亥革命博物馆组织全市数十家旅行社召开了“武汉之窗•辛博之旅”旅游推广会。

此次旅游推广会的成功召开,对加快城市旅游文化建设,打造合作共赢的文化旅游新局面,拓宽博物馆对外影响力和覆盖面有着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还将联手全省各大旅行社,共同构筑武汉市文化旅游市场的新高地。

  3、注重知识普及

为普及文博知识,让更多民众认知博物馆,使社会教育职能更好地融入到广大民众的精神层面。2013年4月,辛亥革命博物馆特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博物馆教育》的讲座活动。本次讲座特邀请湖北地区文博界专家万全文先生授课,全面系统地向现场听众阐述了当今世界各国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成功案例。

此次讲座,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会场内座无虚席。有效的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博物馆业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六、结语

  在新时期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社会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服务社会的质量和程度,始终保持不断强化的社会教育功能是博物馆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竞争力,以自身的作为来提升社会大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这样,博物馆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才能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之真正实现对社会的教育职能,成为全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作者:刘宏国  辛亥革命博物馆工会主席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2、马希桂:《博物馆社会教育》,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

3、杨丹丹、阎宏斌:《博物馆教育新视阈》,文物出版社,2009年

4、湖北省博物馆协会编:《博物馆与城市化》,湖北省人民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