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视角下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对策探究
——以武汉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5 年 02 月 12 日 | 文章作者: | 浏览次数:8965

摘要: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下,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文化发展战略之一。基于国家中心城市基本要素,通过对国内外苦干国家中心城市博物馆“量”与“质”的双重比较分析,结合武汉市近年“博物馆之城”建设和博物馆事业发展现状,探究中心城市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供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参考。




    [摘要]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下,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文化发展战略之一。基于国家中心城市基本要素,通过对国内外苦干国家中心城市博物馆“量”与“质”的双重比较分析,结合武汉市近年“博物馆之城”建设和博物馆事业发展现状,探究中心城市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供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中心城市  博物馆  可持续发展  武汉市



    博物馆与城市和谐发展的历史久远,城市发展催生博物馆,博物馆让城市更加闻名。2012年,武汉市吹响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号角,把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作为提升武汉软实力的战略重心。当博物馆事业上升为城市文化发展战略时,我们必须把握时代脉搏,以科学的态度瞄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远景,展望博物馆发展趋势,实现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中心城市、城市软实力与博物馆

    对“中心城市”内涵的理解,有一种代表性观点是:按照全球金融中心、跨国联系中心、国家级中心、次国家级或区域性中心等层面可分为四个等级,是各层面的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中心。第一层次有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城市;第二层次有巴黎、新加坡、香港等跨国性国际城市;第三层次是国家性国际城市,北京、上海属于此列[1]。武汉现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属第四等级。《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中“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是:全国城镇体系中的核心城市,是我国金融、贸易、管理、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对外门户,已经成为或将要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贸易、管理、文化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有两个,一个是中心性,它一定是处于我国城镇体系中的“顶级”城市,承担国家级的政治与社会管理、经济、文化事务,对所在区域具有广泛的辐射影响力。二是国际性,对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具有相当的国际职能,是国际交往的门户。[2]

    如果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指标反映城市硬实力,那么城市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文化影响力则属于城市软实力的范畴。从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可看出,在不断增强城市硬实力的同时,也需要特别关注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有学者认为“城市软实力是指建立在城市文化、政府服务、居民素质、形象传播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城市社会凝聚力、文化感召力、科教支持力、参与协调力等各种力量的总和”;还有学者认为,在城市软实力中,“文化是关键”, 列出城市文化、城市特色、城市精神、城市形象等方面作为城市软实力发展的基本要素。[3]

    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窗口,是伴随城市文明的发展而出现并成长的。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王朝的第一任法老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缪斯神庙,用来收藏南征北战中得来的文化艺术珍品。这座“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博物馆的英文“Museum”,就是源于希腊语的缪斯“Μοuσαι”。随着文明的发展,博物馆开始对公众开放。1682年建成的英国牛津阿什莫林艺术和考古博物馆是第一个具有近代博物馆特征的博物馆。该博物馆增添了牛津市甚至英国的文化底蕴。1905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我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如今也是南通市著名的城市名片。当代,世界闻名城市大都拥有著名博物馆,如伦敦之大英博物馆、纽约之大都会博物馆、北京之故宫博物院等。人们通过博物馆了解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历史、文化,而城市也因博物馆而著名。博物馆对于提升城市软实力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


    二、国内外中心城市博物馆发展现状

    一些中心城市博物馆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既提升了城市对外影响力,也实现了城市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这些博物馆的发展轨迹和运行状况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一)博物馆筑起“文化绿洲”

    从国外中心城市来看,经济文化水平发展较高的城市都有一定数量的博物馆。伦敦是世界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拥有许多世界一流的博物馆、美术馆,目前拥有超过240家博物馆[4]。纽约也是众多世界级博物馆、画廊的所在地,有博物馆196家[5]。国际大都市东京也是日本文化中心,有126家博物馆[6]。时尚之都巴黎的博物馆数量也名列前茅,达到134家[7]。香港的博物馆数量相对较少,但也达到60家[8]。除了数量多,这些城市的博物馆种类也很丰富,涉及综合、文化、艺术、历史、科学等类别,并且每个类别所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多彩。以艺术类为例,包括绘画、插画、照片、电影、雕塑、设计等博物馆;文化类更包罗万象,有民俗、体育、玩具、蜡像、音乐、书籍、儿童主题等博物馆,可谓百花齐放。城市博物馆量的提升,就会形成一片片“文化绿洲”,映衬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质。

    国内城市逐渐重视城市文化建设,与国外城市对比,几个国家中心城市博物馆建设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见表1),文化绿洲逐渐成形。北京市2012年注册登记并开放的博物馆有151家,其中23家为民办,其他均为公立[9]。上海市2011年拥有120家博物馆[10]。但民办博物馆仅有12家[11]。广州市2011年有博物馆31家[12]。未见民办博物馆。天津市2011年国有博物馆数量为19个[13]。至2012年民办博物馆有33家[14]。合计52家。重庆2013年博物馆数量为68个[15]。其中民办10家[16]。综合来看,北京、上海在博物馆数量上达到世界城市水准,而天津的博物馆在公办与民办的比例上更接近国外的情况。

表1


  (二)博物馆成为“城市客厅”

    博物馆汇集城市甚至地区的文化资源,全面而直观的展示城市物质发展成就和人文精神面貌,是接待四面八方宾客的“城市客厅”。依靠强大的人气聚集力和文化辐射力,一些知名博物馆成为所在城市名副其实的客厅。据英国《艺术报》2010年统计的数据[17]。巴黎卢浮宫当年接待参观人数为850万,伦敦大英博物馆接待量为584万,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则为521万,伦敦泰特博物馆为506万,东京国家博物馆为127万,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为110万。有的城市拥有数个知名博物馆,其接待总人数达到千万级,形成集群效应。国内许多城市博物馆经免费开放后,接待人数激增,虽然接待量过百万的博物馆不多,但总接待量可观,如北京2012年接待超过3500万人次[18]。上海2011年接待观众1165万人次[19]。广州2011年接待观众1008万人次[20]

    博物馆能吸引大量观众参观,其丰富多彩的展览是关键之一。选取部分中心城市代表性博物馆作为对象,比较其近年举办的展览情况(见表2)。纽约大都会博物馆2001年至2010年间共举办380个临时展览[21]。年均38个。巴黎卢浮宫2004年至2013年间举办了111个展览[22]。年均11个。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2003年至2012年间共举办110个临时展览[23]。年均11个。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2003年至2012年共举行141个展览[24]。年均14个。以上各馆几乎每个月都有新展览与观众见面。相比之下国内博物馆多有差距。首都博物馆2006年至2012年共举办141个展览[25]。年均到达20个。上海博物馆1996年至2012年共举办74个特别展览,年均不到5个[26]。广州博物馆2009年至2012年共举办20个展览,年均5个[27]。重庆博物馆近年年均办展览5个[28]。武汉博物馆年均办展同为5个[29]

表2

                          



  (三)博物馆促进 “绿色消费”

    一些著名博物馆凭借其强大影响力和聚集人气能力,顺势推出多种消费服务,不仅满足了参观者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还促进了城市的“绿色消费”,对城市经济发展贡献明显。

    国家经营的大英博物馆2007年收入为7444.7万英镑,其中,政府补助4164.8万英镑,占总收入的约56%;社会捐赠436.8万英镑,占总收入的约6%;经营性收入2843.1万英镑,占总收入的约38%[30]。据新上任的卢浮宫博物馆馆长介绍,卢浮宫一年预算约2亿欧元,其中一半为法国政府拨款,而另一半则由博物馆自己创收[31]。私营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2010年收入2.079亿美元,其礼品、授权、门票、会员等经营性收入比重达48%,政府拨款仅占12%[32]。以上博物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开拓渠道提供文化产品,授权品牌冠名和场地租用等服务,满足不同观众的消费需求。仍以大英博物馆为例,目前大英博物馆拥有4个固定商店(包括书店、文化用品商店、纪念品店和家庭商店),还有配合临时展览增设的商店。其经营的文化产品设计优美、制作精良,不仅包括文物复制品、图片、画册等,还包括大量的根据博物馆馆藏品启示而设计的生活用品。博物馆提供的消费服务,是健康的、可持续的“绿色消费”。

    博物馆间接拉动城市消费的作用更大。法国索邦大学经济中心近日公开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卢浮宫博物馆每年带动的消费可以高达6亿至10亿欧元[33]。卢浮宫已经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文化企业,法国的一个增收亮点。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建成后,成为旅游热点,在开馆第一年就吸引了一百四十万观众参观,直接经济收入两亿一千万美元,创造财政税收七千万美元[34]。我国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落成开放以后,每年冲着三星堆博物馆来广汉的旅游者数量成倍增长,广汉市旅游综合收入也快速翻番,博物馆在促进旅游的同时,还带动了与旅游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35]。博物馆带动的文化、旅游消费,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也是能实现人的健康发展。这种绿色消费映衬了良好的城市经济文化生态。

    三、武汉市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对策

    2012年2月,武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打造“文化五城”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36],其中“博物馆之城”建设要求未来五年内建设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博物馆,力争到2016年武汉地区博物馆数量达到100家。武汉市博物馆行业目前已取得一定成绩。武汉市目前拥有博物馆72座[37]。从2012年城市人口与博物馆数量之比看,武汉市每2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高于全国人均每6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平均水平。然而,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求和从博物馆功能发挥和职能履行上看,博物馆的吸引力、影响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因此,必须积极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改变发展模式,创立文化品牌,实现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变。

   (一)创立博物馆文化品牌

    国家中心城市是以国家文化资源与品牌为核心要素的文化中心[38],而在开发利用国家文化资源与品牌方面,博物馆可以发挥作用。不同城市可依据其独特地域文化来创立博物馆文化品牌。地域文化特色是当地人文精神的集中反映,是当地民风民俗的浓缩物, 是当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高度概括,它是一个地区区别于另一地区的显著标志[39]。博物馆是展现地域文化和宣传文化品牌的重要支撑。北京以博物馆来支撑其品牌文化的传播的经验可以借鉴。故宫、京剧、四合院、景泰蓝是北京的文化名片,也是北京古建、戏曲、民俗、工艺美术文化的代表,为了充分展现并传播这种文化,都建有相应的博物馆作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有些特色文化得到不止一座博物馆的支撑,例如展示北京明清皇家文化的有故宫博物院、恭王府博物馆、明十三陵博物馆等,形成群体展示效益,扩大了文化品牌影响力。

    武汉文化资源丰富,又有相关政策支持,依靠博物馆创立文化品牌不难实现。武汉3500余年建城史中孕育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盘龙城、古琴台、黄鹤楼、都督府、“汉阳造”、江汉关都是武汉文明全国的文化符号,蕴含着“知音文化”、“首义文化”等武汉独特的地方文化。武汉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文化发展提出:“充分挖掘武汉的城市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打造武汉文化品牌”[40]。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要求“深度挖掘武汉历史文化内涵,塑造汉派文化特色”[41]。博物馆建设可以利用城市独特文化资源。目前,盘龙城、鄂军都督府、江汉关等遗址、建筑已建成或正在筹建博物馆。古琴台、黄鹤楼以复古建筑结合园林形式呈现,其所代表的知音文化、黄鹤文化在武汉博物馆略有展示。“汉阳造”目前未见具体文化机构的支撑,是未来可以发展的文化品牌。另外,武汉的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例如,可依据汉水入江口的龙王庙新建博物馆,反映“汉口镇”历史及武汉水运码头文化;以汉口水塔为基础建设博物馆,展现江汉路的商业发展,与正在筹建的江汉关博物馆共同反映武汉近代工商文化;位于武昌的昙华林历史文化街,保留有众多的晚清、民国历史建筑、遗址,具备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目前仍以社区形式存在,游览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可以建立生态博物馆的方式打响“昙华林”品牌。武汉也可利用博物馆集群效应宣扬文化品牌。新建的辛亥革命博物馆与毗邻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起义门等单位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举办系列纪念活动,使“首义文化”品牌闻名全国。

   (二)扩大博物馆国际交流合作  

    国家中心城市要彰显城市的国际化。建设“博物馆之城”,除了博物馆数量要达标,还需提升内涵,增加国际交流活动,增强博物馆对外辐射力。具体操作上,可以利用本地文化品牌,汇聚博物馆及高校科研成果,推出精品展览,向外辐射文化影响,也可以引进国外的优秀展览,吸引本地区观众。湖北省博物馆依托其馆藏精品文物,特别是别具特色的楚文化文物,先后赴日本、英国、美国、新加坡、卢森堡、法国、荷兰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或参与20余次大型的文物展览,使楚文化蜚声海内外。博物馆举行跨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具有凸显城市作为文化中心、促进对外交流作用。2013年10月在武汉举办的“第25次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联席会”,吸引了国内外共40余家文博单位参会,突出了武汉作为中国近代史研究重镇地位。国际交流除了参与展览、会议,还可以进行行业协会或馆际合作形式的交流活动。随着城市越来越开放性的发展,国际交流活动的机遇会越来越多,博物馆应早做准备,积极联系、参与各种国际交流。目前,武汉地区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和活动不少,但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不多,国际性交流不够活跃。放眼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武汉深厚文化底蕴为支撑,博物馆在提升城市国际化上大有可为。

   (三)提升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

    博物馆应“以人为本”,应将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作为主要任务,坚持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6页。]]。文化要做到惠民,就要尽心尽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培养出自己的文化带头人,将健康的、高雅的文化种子播撒到各个角落,将文化的先进理念和运行规律普及到百姓的脑海,提高百姓对文化的鉴赏力和审美情趣,提高百姓的文化素质,为民族复兴大业服务。博物馆应做文化带头人,多举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展览与活动,实现为人和社会的发展服务,不断增强文化惠民能力。

    实现博物馆文化惠民目的,需要确立具体指标。武汉市部分博物馆依据其功能与特性,将博物馆社会教育、学术研究、接待人数、举办展览和活动数量等指标列入绩效考核,激发自身运行活力,整体接待量逐年攀升,让更多的民众享受到了文化发展成果。博物馆除了以丰富多彩的展览吸引观众、留住观众外,还可以走出馆外,进入学校、部队、社区,拓展受众面,推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体验博物馆”、“爱上博物馆”、“把博物馆带回家”、“第二课堂”等社会服务主题活动,提升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值得提出的是,这些走出馆外的活动一般在特定的节假日推出,如果形成常态或固定项目,将会使更多的民众受益。此外,应加快数字博物馆建设,进一步增强博物馆文化传播力,能使观众没有时空限制地任意游览,让博物馆服务惠及更多的民众。

   (四)事业产业两轮驱动

    我国国有博物馆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从2008年起逐步实行免费开放,其运营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国家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单位进行产业开发是大势所趋。我国《博物馆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博物馆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国外的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等国有博物馆,除了国家财政拨款外,还有文化产业收入,并反哺博物馆公益性事业,从而增加了博物馆运行活力,扩展了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从中外经验来看,博物馆进行产业开发可走产业联合和合理开发经营性项目两种路径。宏观上,博物馆与旅游业等行业联合,能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从微观来看,博物馆合理开发文化产业项目,可以消除“等、靠、要”弊端,更加完善服务功能,满足观众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

    博物馆与旅游业的结合而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例证颇多,不再累述。博物馆与信息业联合近来形成热潮,主要体现在博物馆凭借移动互联网技术,利用网站、网店、微博、微信等信息平台,发布文字、语音、图片、视频信息。观众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登陆相关信息平台,可获得自助语音导览、掌握博物馆最新动态、参观虚拟博物馆、在线购物等多种服务。这种新的服务方式极大地拓展了博物馆受众面,提升了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和文化影响力。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在信息数字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武汉地区博物馆与其他产业已有初步联合。辛亥革命博物馆与旅行社合作,增加了观众参观人数。湖北省博物馆建成虚拟博物馆,观众利用数字终端登陆网站,便可实现全景参观。中山舰博物馆已实现手机自助导览,只需下载提供的软件,便可轻松、自由地参观。

    以服务观众为目的、公益性为原则,博物馆应开发文化产业项目、树立自主品牌,也可以参照国外以会员制或赞助的形式与社会企业、团体、个人联合举办文化活动。开发制作蕴涵博物馆文化特色的纪念商品是博物馆纪念品研发的方向,让观众将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带回家。目前国内湘博、故宫、首博、国博、辽博等几家博物馆,都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馆属企业,专门从事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与销售[43]。武汉地区博物馆要大力开发文化资源,注重开发利用博物馆文化元素来延生产业链,注重观赏类资源的物质再现,以资源内涵为基点,以产业政策为推动力,将博物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

   (五)公办民办共同发展

    我国博物馆门类多、体系多,按管理体制可分为国有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随着我国各行业不断发展,民间收藏热不断升温,行业博物馆和私人博物馆的队伍不断壮大,并逐渐形成博物馆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办博物馆以其灵活的办展方式、多样的内容,成为国有博物馆有益的补充,丰富着人民的文化生活。但是由于民办博物馆在我国还处于准入制度、扶持政策、管理运行、社会作用的探索阶段,因而民办博物馆发展缓慢。目前国家明确提出支持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不少城市已出台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政策。

   目前,武汉市的72家博物馆中,行业博物馆有28家,民办博物馆19家,两者占武汉市博物馆总数的65%以上。为进一步鼓励民间和行业力量加入博物馆建设,2013年武汉市出台的《促进民办和行业博物馆发展实施办法[44]。从用地、资金、税收、人才等多方面对民办和行业博物馆进行扶持。宏观上要整合资源,既发展公立性、综合性的博物馆,也鼓励社会各界包括高校、企业家、个人创办各类博物馆;微观上既发展历史文物、收藏品等传统意义上博物馆,也发展行业博物馆,如桥梁博物馆、铁道博物馆、码头文化博物馆、航天博物馆、赛马博物馆,还有汽车、光纤、造船等民用工业企业,还有市井民俗、民生等社会百态,都可以建成面向社会开放的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可以充分利用政策,做到开放常态化、管理正规化、人才专业化,提高办展质量,加强媒体宣传,吸引更多观众参观,进一步扩展其文化影响力。国有和民办博物馆是两块基石,将共同支撑武汉“博物馆之城”的建设。

    结语

    中心城市博物馆发展需要关注量的增加,更需注意质的提升。客观上不断发掘文化资源,主观上逐步加强博物馆运行活力,是中心城市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保障。以中心城市视角探究武汉市博物馆事业发展对策,或许能够为中心城市博物馆发展思路提供一个参考。当然,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手段,以政策为支撑,这样才能形成具有中心城市特质的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本文作者:姚明修 辛亥革命博物馆馆长、尤海 辛亥革命博物馆陈列部

    注释

    [1]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研究》,《瞄准中国第四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研究》,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年,第134、135页。

    [2]王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与布局思考》,《瞄准中国第四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研究》,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年,第24页。

    [3]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提升武汉软实力研究》,《瞄准中国第四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研究》,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年,第299页。

    [4]List of Museums in Lond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museums_in_

London#Defunct_museums.

    [5]List of Museums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 in New York City, http://en.wikipedia. org/wiki/List_of_museums_and_cultural_institutions_in_New_York_City.

    [6]List of Museums in Tokyo,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 museums_in_

Tokyo.

    [7]Paris: Key Figures for Paris, http://www.paris.fr/english/presentation-of-the

-city/key-figures-for-paris/rub_8125_stand_29918_port_18748.

    [8]《香港博物馆列表》,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9%E6%B8%AF%E5%8D%9A%

E7%89%A9%E9%A4%A8%E5%88%97%E8%A1%A8。

    [9]刘冕:《看博物馆的人一半奔了故宫十三陵》,《北京日报》,2012年5月16日8版。

    [10]《上海统计年鉴2012》,http://www.stats-sh.gov.cn/tjnj/nj12.htm? d1=2012tjnj

/C2208.htm。

    [11]《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http://www.ccrnews.com.cn/plus/ jianzhuwu.php?

xingzhi_id=0&diqu_id=9&page=1。

    [12]《广州统计年鉴2012》,http://www.gzstats.gov.cn/tjsj/2012tjsc/201301/

P020130117352456371931.pdf。

    [13]《中国统计年鉴2012》,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2/indexch.htm

    [14]《盘点津城各具特色的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已达33家》,http://news.enorth.com.cn/

system/2012/05/15/009229408.shtml。

    [15]夏婧:《我市一级博物馆增至两家》,《重庆日报》,2013年2月21日12版。

    [16]刘洋:《市政协委员年终视察团第二分团视察民办博物馆》,《重庆日报》,2012年12月1日2版。

    [17]Total Art Museum Numbers, http://www.theartnewspaper.com/attfig/attfig10.pdf.

    [18]刘冕:《看博物馆的人一半奔了故宫十三陵》,《北京日报》,2012年5月16日8版。

    [19]《上海统计年鉴2012》,http://www.stats-sh.gov.cn/tjnj/nj12.htm? d1=2012tjnj

/C2208.htm。

    [20]《广州统计年鉴2012》,http://www.gzstats.gov.cn/tjsj/2012tjsc/201301/

P020130117352456371931.pdf。

    [21]参见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官网,http://www.metmuseum.org/exhibitions/past- exhibitions。

    [22]参见卢浮宫官网,http://www.louvre.fr/en/archives?page=2&criteria-keywords =exhibitions&criteria-year=0&tab=expositions&nrppage=50&destination=。

    [23]参见古根海姆博物馆官网,http://www.guggenheim.org/new-york/exhibitions/past。

    [24]参见泰特现代艺术馆官网,http://www.tate.org.uk/whats-on/past-exhibitions? f[]=im_vid_45:1762&solrsort=is_end_date desc,is_start_date asc, is_published_ date desc。

    [25]参见首都博物馆官网,http://www.capitalmuseum.org.cn/zlxx/zlhf.htm。

    [26]参见上海博物馆官网,http://www.shanghaimuseum.net/cn/tbzl/tbzl_zlhg.jsp。

    [27]参见广州博物馆官网,http://www.guangzhoumuseum.cn/main.asp。

    [28]参见重庆博物馆官网,http://www.3gmuseum.cn/article.asp?3-23。

    [29]参见武汉博物馆官网,http://www.whmuseum.com.cn/zlxx.asp?Class_id=120。

    [30]焦丽丹:《大英博物馆掠影》,《中国文化报》,2010年1月6日6版。

    [31]朱永安:《让·吕克·马丁内兹:卢浮宫不只有蒙拉丽莎》,《中国文化报》,2013年11月3日1版。

    [32]刘莉:《纽约大都会:精英主导,政府辅导》,东方早报网:http://www.dfdaily.com /html/8759/2011/10/24/684545.shtml。

    [33]张洪浩:《卢浮宫:公益文化圣地何以带来滚滚财源》,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

com/collection/2009-07/01/content_11632622.htm。

    [34]温达儿特、曹兵武:《博物馆与地区发展:以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为例》,《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第175页。

    [35]吕建昌、张宇:《上海世博会的后续效应——以博物馆事业为视角》,《东南文化》,2010年第6期。

    [36]《武汉:建设“文化五城”,打造文化强市》,http://www.chinadaily.com.cn/ hqpl

/zggc/2012-03-03/content_5306722.html。

    [37]钟磬如:《武汉5年后每1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武汉晚报》,2013年9月27日3版。

    [38] 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研究》,《瞄准中国第四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研究》,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年,第145页。

    [39] 方晨光:《地域文化特色——现代博物馆展览建设的个性化理念》,《浙江省博物馆协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

    [40]《武汉“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http://www.huaxia.com/whtb/2012/02/2755854.html

    [41]欧阳春艳:《最大限度彰显武汉特色》,《长江日报》,2012年6月20日11版。

    [42]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6页。

    [43]游云、刘中刚:《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建议》,《博物馆研究》,2012年第3期。

    [44]夏琼:《“草根博物馆”将获市政府补助》,《武汉晚报》,2013年8月27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