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新技术应用

发布时间:2017 年 04 月 07 日 | 文章作者: | 浏览次数:9365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陈列展览百花齐放,每年举办展览超过2万个,这些展览不仅从内容上丰富多彩,陈列形式也不但推陈出新,结合了新技术的陈列形式不断带给人们互动体验和身临其境的感受。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三维、感知、交互、智慧化的体验式陈展形式,极大的增强的展览的趣味性和公众的参与性,让观众感知以往锁在展柜里的文物,体验各种身临其境的场景,使展览形式生动起来、文物“活”起来、知识变得易接受起来。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新技术的应用必须为展览服务,不能本末倒置。只有把对展览内容的挖掘放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陈列展览百花齐放,每年举办展览超过2万个,这些展览不仅从内容上丰富多彩,陈列形式也不但推陈出新,结合了新技术的陈列形式不断带给人们互动体验和身临其境的感受。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三维、感知、交互、智慧化的体验式陈展形式,极大的增强的展览的趣味性和公众的参与性,让观众感知以往锁在展柜里的文物,体验各种身临其境的场景,使展览形式生动起来、文物“活”起来、知识变得易接受起来。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新技术的应用必须为展览服务,不能本末倒置只有把对展览内容的挖掘放到首要地位,在此基础上使用新技术突出展品和展览内容,使观众能通过新技术更好的了解展览内容、获取知识、启发心智才是陈列展览中新技术应用的宗旨。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新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浮空投影

近十年我国博物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博物馆数量增加一倍,而博物馆主要业务工作——陈列展览则是百花齐放,每年举办展览超过2万个。这些展览不仅从内容上丰富多彩,陈列形式也不推陈出新。同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适应观众不断提高的审美、知识获取需求,博物馆陈展理念“以人为本”指导思想下,由实用化和人性化的陈展理念,朝着交互学习、感知体验和智慧化方向进一步发展。

新技术的应用——博物馆陈工作发展趋势

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电子显示、感应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得到不断应用博物馆通过技术来实现特殊的展示效果,使陈列能够彰显个性、展览的展示效果更为显著高新技术的广泛使用,使陈列展览的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呈现出艺术化、科技化、互动化和趣味化的趋势。由此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的欢迎,到今天,技术基本上已经成为博物馆大中型陈列设计中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将原来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展品、色彩、灯光等组合而成的较单一陈展形式,扩充到三维、感知、交互、智慧化的体验式陈展形式从而极大的增强的展览的趣味性和公众的参与性,让观众得以感知以往锁在展柜里的文物,体验各种身临其境的场景,使展览形式生动起来、文物“活”起来、知识变得易接受起来。如此多的优势,使新技术的应用成为博物馆陈列展览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技术博物馆陈列相结合所具备的特点

(一)新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应用是顺应观众需求、“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博物馆陈列展览不仅要在内容上深刻反应历史事件、环境、人物,其形式设计还应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趋势。从博物馆发展历史上来看,博物馆工作一直是与时俱进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人们不断提升的文化需求。由于现今社会高技术发展迅速,观众对新技术和新技术的体验需求,以及对展览的创新需求越来越高。而博物馆核心工作——陈列展览是一项集学术研究、艺术展现、技术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创造工作。要满足观众日益增加展览需求,这就要陈列设计人员,在陈列主题内容的基础上,从观众需求出发,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充分展现陈列内容和文物的内涵。成功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往往充分考虑观众需求,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高质量地展示馆藏文物,有效地传播历史知识的平台紧紧围绕展览主题,较好利用新技术来丰富观众体验,是博物馆陈列展览追还“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之一

(二)新技术为博物馆陈列展览扩充了设计思路

虽然传统意义上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形式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已经通过内容、文物、照片、音频、视频、灯光、装饰、色彩、图表等多种手段从不同角度来考虑提升展览设计效果而展览如何做到在设计思路上具有新意呢?新技术无疑为博物馆陈列展览提供了更多、更先进的展示手段,它极大的扩充了设计人员的创意渠道,丰富了展览的设计形式。陈列设计人员根据文物、展览内容使用最适应新技术,可以在既定展览主题下,挖掘出更有效的陈展创新思路,以提升展览设计效果。

(三)新技术可使陈列展览更加有效的吸引观众

今信息高速膨胀的时代,一方面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不断提升,他们的接受力和理解力飞速提高。另一方面,大量的信息充实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多数信息是没有意义或价值不大的要使人们更有效的接受、理解信息、知识,就需要对信息、知识提炼和加工。这就对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内容上考虑观众接受、获取信息、知识的理解力,也要在形式上使用最契合的技术来展现所要表达的内容。事实证明,新技术手段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应用,能增加观众对展览内容的新奇感、交互感和娱乐感,能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力,并使之愿意接受和了解更多内容。在陈列展览中能够吸引观众的永远是那些耐看的、激发观众求知欲的、具有丰富内涵的陈列。

(四)新技术可更好的体现文物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陈列展览中的文物,由于安全展品保护方面的需要,往往只能放在展柜中供人欣赏。甚至因无法陈列展出或复原出展品原有的环境,而只能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在展板上。由于这些客观因素,使人们只能隔着展柜在有限的空间里欣赏,并只能通过说明牌、图片说明、辅助陈列内容中有限的文字、图片进行了解。然而使用新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等),不仅可以通过三维技术将文物、相关环境立体的呈现在观众面前,还可以结合智能终端、多媒体等技术,扩展文物的知识,丰富展示形式,让观众充分了解文物的内涵,提升观众对文物价值的认知,并且更好的揭示文物的艺术价值。从文物的陈展形式上让文物“活”起来。

、几种新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应用

新技术在博物馆陈列中的应用有两个方向:一是在陈列展览场景或文物展示、介绍时使用。这将为博物馆内的陈列展览提供更多的展现形式和展现手段数字化技术赋予了陈列展览新的活力扩大展览内容和藏品的展示空间同时,也带给观众丰富的情感变化和个性化体验。二是藉由新技术形成全数字化展览。随着虚拟三维技术的成熟,也有部分资金充足的博物馆将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进行数字化,通过建设数字三维展厅,将展览内容、展品、视频等按等比例方式制作成数字化展览,并将数字展览放到互联网中,以供全球范围内的观众浏览。这极大的扩展了展览的受众面,也使全球范围内的无法身处博物馆的人们享受到展览带给他们的知识和艺术冲击。

笔者认为,藉由新技术形成全数字化展览,虽然新颖,可以使无法来到博物馆观看展览的观众通过互联网远程观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展览的受众面,但无法与观众亲临博物馆亲身感受展览、文物所带来的视觉、认知上的冲击相媲美。因此,本所所介绍的新技术主要以在实景展览中使用的新技术为主。

(一)3D浮空投影技术。

3D浮空投影,实际上是一种全息投影是一种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是一种无需配戴眼镜的3D技术,观众可以看到立体的虚拟人物。2014年在湖北省博物馆举办的“追梦——邓丽君特展”就很好的利用了3D浮空投影技术。通过3D浮空投影技术,观众看到在一个搭起的小舞台上,穿着华丽旗袍的邓丽君翩然而至,深情的《何日君再来》。这为整个展览提供了一个唯美逼真的,让所有怀念邓丽君的人能再次聆听她动人的歌声、看见她美丽的倩影,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并激起深切的怀恋之情

图片1:浮空投影再现邓丽君现场演唱风采

(二)虚拟现实(VR)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模拟环境,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沉浸感和交互性是虚拟现实展示最吸引人之处,也是这一展示手法区别于一般影像介绍和视频展示的地方,观众带上VR眼镜即可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虚拟现实展示能提升展项参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使所展示内容具有更高的接受度,使受众在认知层面上和心理层面上都能达到良好的接受效果。利用新技术再现历史场景和文物,引领观穿越时空,亲历历史的事与物。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护文物,也可以丰富参观者的历史体验。

首都博物馆念今年3月2日举办的“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就专设了VR体验区。只要佩戴VR眼镜,就可以360度全方位体验妇好墓的不同发掘层。观众可以俯仰之间尽览海昏侯墓内结构以及陈列的奇珍异宝,仿佛置身其中。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让参观者可以零距离接触3D虚拟文物。以避免与实体文物接触时损坏文物情况的出现。同时,它还打破了博物馆的时间、空间界限,对文物的细节部分可以放大欣赏,对文物历史可以详细介绍,对文物历史环境可以情景复原,这满足了更多人的观赏需求。这种新颖的方式,无形中拉近了观众通过博物馆陈列展览亲近历史文化的距离。使他们不再“只能看,不能碰”,干望着陈列橱窗里的众多文物“敬而远之”了。

图片2:“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VR体验区

(三)增强现实技术(AR)

增强现实是利用计算机生成的一种逼真的视、听、力、触和动等感觉的虚拟环境,是把使用者看到的真实画面,通过摄影机等设备,与计算机产生的虚拟画面实时结合,成为有各种补充信息的增强画面。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在观众所视的现实环境中叠加了一个虚拟的场景,呈现出效果真实的新环境。增强现实中的真实物体和虚拟物体与用户环境不仅无缝结合在一起,而且真实物体和虚拟物体之间还要进行互动,同步反映到虚拟的三维空间,实现真正的虚实之间的三维联系,形成新奇有趣的交互体验。

加拿大多伦多市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举办的“终极恐龙展”通过在陈列展览中使用增强现实技术,使观众不在仅仅只是看到原有博物馆中毫无生气的恐龙化石骨架,而是从视觉看到的是有血有肉并且可以移动的恐龙。此外,观众可以把程序下载到自己的智能手机上,就能够让展览中的野兽在自己的手机荧屏上显现出来。

图片3: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终极恐龙展”中增强现实技术应用

(四)自带设备技术

自带设备是指人们在学习和工作环境中使用自己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的一种行为。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等自带设备技术的发展,其易携带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性使之成为博物馆在陈列展览中提供各种服务的切入点。而微信导览则是在自带设备中进行陈列展览语章导览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很多博物馆已经在陈列展览中使用该技术,观众只需关注博物馆微信号,与博物馆微信交互发送展览、讲解、藏品编号代码,微信帐号即可返回一段语音讲解或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展览、藏品介绍。这样大量观众可省去租借语音导览设备的繁琐流程,仅凭自带设备和微信帐号即可方便的听取陈列展览讲解获取展览知识。从而大大方便的观众,同时也缓解了博物馆社教部门的工作量,提高了讲解效率。

图片4:博物馆基本于自带设备的微信语音导览应用

、博物馆陈列中新技术应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把握内容和新技术的关系,不能喧宾夺主

博物馆陈展利用新技术来增加观众体验是一种必须趋势,但策展和设计人员也要认清以下几点。一是新技术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不能重形式而忽略内容和文物展品。换句话而言陈展中使用新技术的宗旨就是要突出展品和内容,使之更显而易见和便于理解。唯技术论,便会脱离中心,造成技术滥用。二是新技术的应用应秉承“以人为本”陈展理念。陈列展览应以“以人为本”,既展览要围绕观众需求而生产,要服务于观众。因此,新技术的应用也要服务于观众。也就是说,陈列人员应选用那些观众使用方便,使观众感受深刻的新技术进行应用。三是新技术无法弥补陈列展览中文物展品不足的问题。再好的技术,只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辅助手段,他不能带来亲眼所见文物给观众带来冲击,因此博物馆陈列人员不能把只依赖新技术来决解展品不足的情况,还是应在策展时充分挖掘展品,用藏品来说话,用新技术来丰富展示手段。

)选择与内容和展品粘稠度大的新技术,避免唯“新”主义

在使用新技术时,对于展品或展示内容或许会有多种新技术可以达到展示设计效果。就如展览数字讲解服务,在微信广范应用以前,一直采用开发手机APP的方式进行,要想所有手机能使用,必须开发基于IOS和Android两种手机操作系统的APP,这样开发复杂,开发成本大,内容更新也较困难。而基微信导览系统的产生,解决了语音导览跨平台的问题。不但大大减少了开发成本,观众也无需再在手机上安装APP应用,方便了观众使用,目前已成为展览自助语音导览系统的主流技术。因此新技术在陈列展览中的应用,应避免唯“新”主义,只看该技术是否“新”、“炫”,而主要应考虑该技术与内容和展品的内涵是否有较高黏稠度,是否便于观众理解陈展内容和展品的涵义,是否方便观众体验。

)选技术成熟度高、维护与更新方便的技术

使用新技术增加展览互动性,使展览更加生动,已成为一种趋势。博物馆陈列展览应选用技术较成熟、稳定性高的技术,特别是基本陈列或大型展览的新设备和新硬件、软件相对较多,技术是否成熟、稳定,直接影响着开展后,设备的维护和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展览内容的更新、展品的更换,也需要考虑所使用的新技术更新内容是否方便,以避免更新困难或无法更新的情况出现。因此,要选用技术成熟度高、维护与更新方便的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本陈列或临展的长期运行。

(四)新技术的应用须注意控制成本

前面谈到,好的技术应用不是看这个技术有多么新、多么炫,往往新的、高大上的技术在陈列中的费用也会高。目前,我国博物馆在基本陈列上的经费相对较足,而一般临展经费则相对较少,因此要根据展览性质和经费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新技术的应用,经费少的展览要尽量使用相对成本低的新技术,以增加展览的体验。把钱用刀刃上是每个陈列、策展人对博物馆应尽的职责

)注重博物馆陈列复合人才培养

博物馆陈列设计涉及内容设计、形式设计,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诞生和发展,博物需要一批重内容、懂形式、精技术的人才,以顺应趋势,适应发展,推动展览创新。博物馆陈列展览一切新技术的应用,应建立在博物馆陈展工作人员了解和熟悉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因此,博物馆要为陈列、策展人提供更多接触、学习新技术机会,创造创新环境,以提高博物馆陈列、策展专业人员在利用新技术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新技术融入整个陈展设计理念中,从而更好的体现展览内

新技术应用为博物馆陈列展览所带的互动性、趣味性、生动性,使其成为博物馆陈列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新技术的使用必须为展览服务,不能本末倒置,置展览不顾,为了使用新技术而使用新技术一项好的技术应用一定是对展览内容起到有益帮助的。只有把对展览内容的挖掘放到首要地位,在此基础上使用新技术突出展览内容,使观众能通过新技术更好的了解展览内容、获取知识、启发心智才是陈列展览中新技术应用的宗旨。因此,把握好新技术作为陈列展览形式的辅助手段主旨,把握好展览主题,配合展览内容、文物使用好新技术,是文博陈列人员在策展时应遵循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李绚丽.数字展示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J].中国博物馆.2015(2)

[2] 谭嫄嫄.增强现实技术在中小型博物馆文物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前景[J].求知导刊.2014(9)

[3] 马微微.浅析博物馆陈列展示理念的发展趋势[J].大观周刊.2013(7)

[4] 董纲瑛.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与生活.2012(10)

[5] 陈煜.博物馆展览与新技术应用[N].中国文物报.2016-5-17(18)

[6] 国家期刊库项目组.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5博物馆版)[R].http://db.cssn.cn/sjxz/gzdt/zxdt/201508/t20150827_2138430.shtml

[7] 赵振江,陈柯芯.单霁翔:新技术对博物馆是一把双刃剑[R].http://www.wenwuchina.com/a/17/25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