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另类”,也或是方向——南京市博物总馆“总分馆”制探索

发布时间:2021 年 11 月 01 日 | 文章作者: 国家文物局 微信工作号 | 浏览次数:739
2014年以来,南京市博物总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上下联动、横向联合,初步构建了“总分馆”管理运行体制。 一、 一体化运行的博物馆聚落体制 南京市博物总馆的“总分馆”体制充分整合南京市市属国有博物馆及其馆藏资源,最大限度挖掘优势潜力,从而发挥“1+1>2”的作用。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理事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理事会领导下的博物馆管理层有效管理格局。 总分馆一体化运行。以“四个打通”为核心,即文物藏品打通、人才打通、资源打通、管理打通,保障各分支机构“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推行人才、岗位轮转流动机制;设计搭建“文物藏品信息管理系统”,打造七馆一所藏品信息融合平台;将有限资源进行合理调配集中,优先完成具有重大影响的目标任务。 分支机构特色发展。南京市博物馆要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应在太平天国历史研究方面走在前列;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要积极发挥红色资源在党性教育中的重大作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传承中提供业务支撑;六朝博物馆和江宁织造博物馆要以丰富的展览展示及社教活动向观众讲述南京特定历史时期的精彩故事。 二、 创新引领的博物馆改革发展探索 以人为本的目标导向。从展览展示、社会教育、公共服务、业态融合等方面优化服务水平,推动博物馆服务均等化、优质化、便利化、特色化。 激励约束的制度设计。在南京市博率先实行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期间延时开放工作,将开展陈列展览策划、社教活动项目、文创产品研发等取得的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纳入本单位预算统一管理。 核心功能的有效释放。不断完善文物藏品保护和管理信息化体系,初步建成文物信息数据库。推出各类陈列展览235个。近三年共举办各类社教活动1991场,开展国家级、省市级课题近60项,编辑出版专著12部。 综合效益的全面展现。近三年来,南京市博物总馆累计接待观众1100万人次以上。通过自主挖潜、社会合作,各项运营指标均实现较快增长。 三、 “博物馆之城”发展战略下的使命担当 馆际合作让文物“活起来”。积极探索开展国有博物馆资产所有权、藏品归属权、开放运营权改革试点。开展门票、文创等可经营项目改革试点。 管理输出形成“朋友圈”。将管理模式输出至江苏省党风廉政教育馆,对其展陈工作提供业务指导和帮助,以劳务派遣形式提供讲解服务工作。 产业赋能打造“新高地”。推出文化沙龙、专家讲座、沉浸式演绎、特色文创等配套经营性项目。加强与优质社会研学机构合作,共同研发品牌博物馆研学产品。发挥夜经济产业集聚区的极化效应,成功打造了“夜之金陵”“夜游博物馆”特色系列产品。拓展IP合作、文化衍生品的研发、营销及推广,衍生博物馆产业链。借助数字信息平台,推进文物与文创嫁接、与旅游融合、与社会教育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