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李少军教授在红楼讲述武汉历史(2017.9.11)

发布时间:2017 年 09 月 11 日 | 文章作者: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 浏览次数:639

2017-09-11

9月8日上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李少军教授应邀来到我馆,作了题为“武汉历史漫谈”的学术讲座,向该馆干部职工及部分观众讲述了“武汉”的由来及其在近代的变迁。

李少军教授认为,“武汉”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称和正式的行政区划,始于1927年4月16日,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设立武汉市,市政府管辖汉口、武昌两市区及汉阳县城区。在此之前,汉阳、武昌、汉口三镇并没有正式称为“武汉”,三镇聚合为武汉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从这个角度而言,“武汉历史”其实就是近代武汉历史。

李少军教授指出,在正式聚合为武汉前,三镇各自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汉阳设县最早,在东汉时期;武昌稍晚,在三国时期;汉口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是汉阳下属的一块区域,直到1899年张之洞奏请在汉口设立夏口厅,汉口才正式成为一级行政区划。汉阳长期是府城所在,武昌也是如此,在清代武昌更是成为两湖地区的省城所在地,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张之洞督鄂期间,在武昌兴办了官办纺纱、织布、缫丝、制麻等机器纺织工厂,并编练新军、兴办新式学堂、设立电报局等,给武昌增添了不少近代化色彩。明代汉水改道后,汉口逐步由一个集市发展成为一个商业中心,鸦片战争后,又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通商口岸,租界成片,成为三镇中在近代变化最早、最大的一个,鸦片、棉花制品先后是其主要进口商品,茶叶、棉花、铁矿石、农副产品则先后是其主要出口商品。

李少军教授指出,“武汉”作为一个名词被使用,首见于1854年10月18日,湘军将领曾国藩上《克复武汉疏》,将武昌、汉阳合称为一个地区;1895年上海《沪报》也曾“武汉”并称;1909年1月,日本驻汉领事报告汉口与武昌间的轮渡情况,预言“武汉”交通将逐步发展;1911年,日本驻汉领事报告曾提及,英、美曾于1909年酝酿成立“武汉大学”,这是武汉大学最早见诸文字的记载。

随后,李少军教授又从近代武汉的辉煌、近代武汉的磨难、近代武汉的复兴三个视角讲述了武汉的历史。他特别指出,在近代史上,列强的侵略是武汉的一大磨难,特别是日本,在武汉的驻军时间、占领时间最长,造成的破坏也最大,这一点在现有的研究著述中很少被提及,详于内而略于外,这是武汉史研究中应该纠正的问题,对于列强对武汉发展的影响要充分重视。武汉真正的复兴与发展是在解放后,其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也是在解放后,改革开放前,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武汉都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城市之一。(段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