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什么是一个好的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1 年 11 月 01 日 |
文章作者: 文博圈微信公众号2019年4月4日 |
浏览次数:721
2019年4月2日,人民日报社与故宫博物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依托各自的资源优势,围绕“文化+”开展多元化合作。首期双方将联合打造“故宫文具”这一文创项目。
正值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对此次“强强联合”的战略合作,单霁翔在人民日报社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北京最大“四合院”看门人
故宫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25年10月10日成为了一座博物馆。故宫的历代同仁,对于故宫的保护,做了非常艰苦卓绝的努力,使它今天能够完整的保存下来。
我在北京长大,住过四合院,很喜欢这种能接地气、能望星空的传统建筑,八年前接到任命的时候非常高兴,因为可以去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看了。
当时我到了故宫之后发现,还是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比如一个问题就是70%的范围都没有开放,还没能迎接我们的游客;第二个问题就是故宫博物院有99%藏品没有对外展示,能够展出的不到1%;第三个就是我们的游客很多,但参观的感受并不完整,他们并不能看到一个真正有魅力的故宫。所以我们要改。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致辞
让他们“活”过来
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一段名言,他说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活起来三个字就告诉我们这些文化遗产应该活在当下,应该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这是我们的努力的方向,这几年我们做了什么事情呢?
第一我们对于端门广场的环境进行了整治。随着游客的数量的增长,我们做了这样几件事,一个是削峰填谷——过去旺季游客很多,故宫里人挤人,但淡季游客很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始限流了,设定每天只接待8万观众,经过了一年半的努力,我们实现了让更多的观众选择淡季来故宫。
特别是今年,我们居然实现了淡季不淡,每天七八万人在淡季来故宫博物院参观。为了节省游客买票的时间,我们开始全网售票,这样在买票的环节就不用浪费更多的时间了。当时有媒体也告诫我们老年人可能不习惯,特别中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应该多为他们考虑,我们信以为真,所以设了5个票务咨询台。
但是实践后我们才知道,中国的老年人几乎不需要咨询,他们很早就退休了,什么先进设备学的都特别快,他们现在吃早点买零食都用手机,所以真正来咨询的没有年轻人,也没有老年人,主要都是中年人。再有呢就是外国人,这没办法,美国人也不会,英国人也不会,法国人也不会,我们还得给他们教他们怎么过现代化的生活。
另外,我们还加大了古建筑修缮的力度。一座座古建筑今天被修好了,纠正了很多历史的遗憾。比如80年前被烧掉的古建筑群,今天把它们都恢复起来了,成为我们教学和研究的场地。我们开始整治环境,用了三年的时间,终于拆除了135栋在故宫院里的临时建筑,改变了环境,今天到故宫看到的,所有的都是古代建筑,没有任何一栋影响安全影响环境的现代建筑。
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环境的修补,比如过去我们的道路都铺的是沥青,广场铺的都是用水泥做的砖,绿地都被用铁栏杆和绿篱围住,还有1700个高高低低的井盖,那些灯杆跟环境也都不协调,我们把它们都改善了,今天故宫所有的地面铺的都是传统建材,灯杆用的都是宫灯,白天也是一处景观。
文物的修复也加大了力度,让这些文物真正能够展示出来,进入人们的生活,让他们活起来,所以我们建立了强大的故宫文物医院,用科学技术的方法每一件文物都要科学检测出分析检测报告,出治疗方案以后才可以进行修复。
故宫是全世界最复杂的地形地貌的博物馆,1200栋古建筑,无数个庭院,无数个巷道,我们建立了强大的安防系统,65面大屏幕,3500个摄像头监视着我们各个地方,同时我们加大了世界遗产的监测以及我们库房的安防系统,在我们的地下正在延伸的一个就是离开古建筑的一条共通沟,现在已经1.5公里,贯通了地下12~18米,我们再也不用挖开我们的地面,再也不用穿过我们的古建筑,把市政管道都安全地布置好,同时加大了我们的防火的训练。
在这基础上我们可以扩大开放了,2014年从最开始的不足一半开放到了50%以上,接着又开放到76%,去年我们开放到了80%。一处一处古建筑被恢复,一座一座大门被推开,这启发我们有更多的作为——比如畅音阁,以前我们都认为它不能再演戏了,但其实这个木制结构修好了还能用,越闲置其实腐朽的越快。
让文物有尊严的“活着”
故宫有一万零两百件各个时期不同材质的雕塑,但是过去没有雕塑展厅,(它们)全部都在库房睡觉,这些高大的库房一直在墙根底下站着,那时候我说你瞧咱们的雕塑脸色都不好,表情都不好,现在那脸色表情都好了。
我第一次进我们库房吓我一跳,我说谁躺在台阶底下呢?他们说那是周恩来总理特别批准的一套秦始皇兵马俑,交给故宫管理,我说那这么好的文物怎么这个待遇啊,躺在这儿。
文物得不到呵护,得不到保护的时候他们是没有尊严的,是蓬头垢面的。
当他们得到保护,得到了展示,也就光彩照人了,所以我们全院动员,全体员工下定决心,一定让紫禁城600年之时,要叫我们收藏的文物每一件都必须要光彩照人。这是我们今天的责任。
我们把很多过去的历史重新再现了,比如寿康宫被我们恢复了,甄嬛,也就是乾隆皇帝的生母,崇庆皇太后在这儿生活了42年,我们把它的场景重新恢复了,从这里就能看到历史的情景。今天故宫开放了所有的花园,紫禁城有4个花园,两个明代的两个清代的,今天全都得到了开放。
故宫有天然的优势——诗和远方在一起,走进展厅就是现代的博物馆,走出展厅就是古典的花园。我们也开始了城门城墙的开放,紫禁城的城墙从来没有开放过,城门都用做库房,例如乾隆版大藏经过去就堆在我们的城墙的库房里,如今我们建了专属的仓储式陈列以后,把这些城门打开了,比如东华门今天变成了古建筑馆。
人们站在城墙上,不但可以看紫禁城的风光,看外面的景色,而且沿着城墙走可以走到他的目的地,比如走到王府井方向或者天安门方向,并且还有惊喜——人们可以走进过去只能远远眺望着拍照的角楼了。我们做了一个VR的片子,用25分钟告诉人们不用一块木头、一根钉子,只需要榫卯结构就可以把它组合成美丽建筑的全过程。
人人都是国宝守护人
今年是建院94年。94年来我们有6任院长,我是第6任院长,我知道我们的责任是非常大的,过去因为责任大,我们就会想要把文物看管好,那时我们认为开放越少的区域就越安全,拿出来展示的文物越少就越安全,其实可能该出事还出事,该着火还着火,我们今天知道了,我们没有这个能力,那么怎么才能承担这个责任呢?就是要把责任和权力交给我们社会的每一个民众——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只有全民共同的保护、呵护文物,文物才最安全,所以我们选择了让文物活起来并扩大开放。
比如太和殿,过去人们到太和殿只能往前面走。两边的门都不打开,只能看到高大的宫殿,宽阔的广场一棵树都没有,但是其实它两边有两个门,西面叫右一门东面叫左一门,如果我们打开了会看到什么呢?通过环境整治,人们出了右一门会看到迎面就18棵300年树龄的大槐树,打开了左一门,就能看见过去骑马射箭的广场,原来太和殿一步之遥就这么好的生态景观,今天他被展现出来了。
过去我们只开放30%的时候,每一天,我们200名员工每天拉网式的清查,今天开放80%,我们每天700名员工拉网式的清查,每个员工手里都有一个接触器,所有的门窗所有的犄角旮旯它都会查一遍,这么认真的每天检查能不安全吗?所有的文物区域都在观众参观的视野下,有了他们的监督和共享,能不安全吗?所以我认为今天我们故宫博物院更加安全,因为人人都在保护文物。
目标十亿级,构建网上故宫
故宫是全世界唯一的千万级游客的博物馆,但是我们要成为十亿级,所以我们开始加大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大数字技术研发,故宫的网站前年点击率是8.91亿,我们要把外文的网站做得更加强大,让世界各国人了解故宫的文化;把青少年的网站做得更加活泼,希望他们来经常访问,看通俗有趣的故事,在博物馆长大的孩子一定是热爱传统文化;还有网上的展览信息,让人们足不出户来参观故宫的展览……
我们把全部文物藏品1,862,690件文物每一件都公布了,人们从网上能查阅到任何一件产品的信息;我们使用高清晰的摄像,源源不断的把藏品照片上传到网站,让人们在家里也能够享受到全景的、更加震撼的故宫的景色;我们加大微信微博的宣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聚集在这里,我们的微博微信则不断的满足人们的需要,白天讲建筑晚上讲故事。
大家特别关心故宫的美景,我们每天把我们的美景,尤其是不同季节的美景拍摄以后给大家共享,比如紫禁城的初雪一组照片放上去,1425万的点击,这两年不下雪,我们着急啊。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来了红月亮,我们拍了一组红月亮,第二天早上我一看2000万的点击率。
今年下雪了,(放了图片)再一看,5000万的点击率。就不断的让人们共享这样的美好的景观。7年前我们开始研发我们的APP系列,比如《韩熙载夜宴图》APP,你点击进去就可以了解深度的阅读,这幅画历史的艺术的人物的角色,你们还可以看到当年的情景,听到当年的音乐,看到当年的舞姿。
那么我们最得意的APP是“每日故宫”,每天早上喜欢故宫文化的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免费收到一件套故宫藏品的照片,有些人把它收藏起来,一年365天,三年1000多天,他就是一个掌上的故宫博物院。
我们已经坚持4年多了,做好每一天,使人们能够不断的收藏。前年我们终于使故宫展览可以用手机进入故宫的展厅来进行参观了,同时我们建立起强大的故宫社区,故宫社区就是一个大平台,人们不断的访问我们的网站,不断点击我们的活动,他就可以获得积分,获得积分以后,我们就可以在紫禁城里送给他一块地,随着他的积分的增加,他地上的房子也不断的变大,所以网友说这是北京城唯一不要钱的地,不要钱的房子了。
我们运用这些技术,建立了数字博物馆博物馆,我认为这是今天全世界博物馆中最好的数字博物馆,因为它所有的项目都是挖掘自己藏品,让文物活起来的原创。这些项目,都是经过我们的学术研究作为支撑,把他推出来的。
比如故宫1200多古建筑,我们的数字地图有每一栋建筑的信息,我们1500块地毯你可以查阅每一件地毯,我们有75,000件书法,你可以调阅书法临摹我们的书画里面的这些鸟可以飞,可以叫可以吃食,我们故宫收藏的很多的长卷,那么在这里可以详细的阅读长卷的信息,喜欢器物的观众在数字多宝阁调阅自己喜欢的器物来观赏,一些进不去的狭小的空间,人可以在虚拟现实中走进去,我们可以提供大家尝试自己穿着古代人的服装自己做织綉。
我们特别得意的是我们的虚拟现实剧场,经过多年的研发,现在已经有7部片子可以在这里面循环播放,同时我们用了三年零4个月的时间建成了数字故宫社区,我可以负责任说这是全世界博物馆今天最强大的数字平台已经诞生在这里了,它的功能在不断的强大和完善——公众教育文化展室参观导览,资讯传播,休闲娱乐,社交广场学术交流,电子商务,我们还会与时俱进的走,今天我们从资源数据化走向了数据场景化,从场景网络化走向了网络智能化,我们要永无止境的往前面走。
今年1月1日,我们向全世界将近200个国家推出了我们第1款手机游戏,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我们也与华为签约了,要建5G式故宫。刚才人民网记者采访了我,我就描绘了我心中的5G故宫,就是我们的每一件藏品被移动的时候,我们都能够得到清晰的监控,我们的每一个游客走进来的时候我们都会得到他的信息。
对于游客来说,当他们走进来的时候,他可以知道
今天有什么展览,我喜欢看的在哪?
我喜欢看的那一件藏品现在在什么展厅?
有几个人在看?
我要上洗手间去了,离我最近的有几处洗手间有几个坑位在等着我?
我要喝茶,知道故宫有几个茶室,哪个茶室沏的是什么材质,有座没座,能看到什么书等等这样的……我们希望人们能够得到更好的在博物馆的文化参观的感受。
我们今年很累,今年我们为了把淡季搞的不淡,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我们举办了紫禁城里过大年的展览,每天少则6万人,多则8万人在淡季走进了故宫博物院,前所未有的拿出886件文物藏品,不满足于此,我们还建了数字陈列的展览。
人在这里可以放花,可以看京剧,还可以和花卉互动,还可以堆雪人堆雪象,不满足于此,我们开始把庭院重新挂起了门神,挂起了春联,挂起了宫灯。
这些宫灯在这里面营造的喜气洋洋的气氛,最能感受到文化自信的是,我们重新竖起了这个万寿灯和天灯,1840年以前明代清代每年都会在乾清宫前竖立起的万寿灯和天灯,每年要8000多人来做这项工作,但是1840年后国力不行了,再也没竖立。
在179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时,我们经过半年的研发,终于把万寿灯重新的竖立了起来。现在我们决定把它拍卖了,拍卖的所有款项全部用于贫困地区的学生们的教育和文化,作为博物馆,我们不躺在财政上面,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自律,通过我们的文化创意,为我们今天扶贫空间也能作出贡献。
这个万寿灯,我们只拍卖这一套,明年我们会再做一套,重新在故宫竖立起来,但是再也不拍卖了。所以我们希望今天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参与到拍卖,使我们的扶贫攻坚得到更多的社会各界的支持。
还有21个月中国将全面实现我们的小康,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任务,故宫当仁不让。今天在故宫博物院,我们看到人们喜气洋洋的,像走进一个文化的客厅一样来到这里面来,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这个最欣慰的。什么叫把文物保护好,我认为今天只有让这些文物重新回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满足人的社会需求才算把文物保护好。
什么是一个好的博物馆?
只有人们热爱这个博物馆,把它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休闲的时间就想来,来了就不想走了,走了还想来的博物馆才是好的博物馆,这是我们今天最深刻的体会,今天的故宫,有80个国家的大使到故宫来参观,使我们的国际影响也在不断的壮大,也不断的成长。
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表明我馆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