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传播方式 让敦煌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发布时间:2021 年 11 月 01 日 | 文章作者: 国家文物局 微信公众号 | 浏览次数:1557

数字供养人、“云游敦煌”小程序、敦煌动画剧、《敦煌岁时节令》等一系列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意项目,让敦煌研究院“火”出了圈,让敦煌文化走进了千家万户。


敦煌研究院各类数字传播内容


近些年,敦煌研究院在创新传播方式上用情用心用力,成立于2018年的敦煌研究院新媒体中心团队在深入挖掘敦煌文化时代价值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和创新新的内容表现形式,推出系列化、多元化、高质量的数字创意文化产品,让千年敦煌与时代接轨。

“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独特文化本就蕴含有丰富的东西方交融内涵,我们始终希望能充分发掘敦煌石窟多元价值,探索敦煌文化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创新传播内容和方式,阐释弘扬敦煌石窟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形成以敦煌文化遗产价值挖掘为核心、数字创意为手段,新技术为支撑的敦煌文化新媒体传播体系。”敦煌研究院新媒体中心负责人杜鹃说。


探索古老文化的现代传播方式


在文化遗产传播不断地探索实践中,敦煌研究院新媒体中心通过运用云展览、融媒体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不断创新着敦煌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弘扬模式。


敦煌研究院自有平台与数字媒体内容


敦煌研究院新媒体平台首先在传播渠道上提前谋划,搭建传播矩阵,建立官方网站,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绿洲、哔哩哔哩等平台开通账号。依托这些新媒体平台推出自主创作内容《敦煌岁时节令》《吾爱敦煌》《和光敦煌》《字在敦煌》《敦煌壁纸》等数字媒体品牌内容,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成为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名片和品牌,获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其中《敦煌岁时节令》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2019年度入围项目”以及“百佳数字出版精品项目献礼建党百年专栏”。

在疫情最艰难时期,敦煌研究院新媒体中心推出的“云游敦煌”小程序,用户动动指尖、足不出户,就可以从艺术类型、朝代、颜色等维度,获取敦煌文化知识,感受敦煌文化之美。云游敦煌小程序上线以来,浏览量累计突破4000万人次,独立用户数超过900万。这既是疫情期间文博在线游览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乃至全球数字文保领域全新的里程碑,更为后疫情时代行业复苏和升级“大开了一次脑洞”。

据敦煌研究院相关人员介绍,“云游”千年壁画,让敦煌文化自如融入现代社会,这是“新文创”赋予传统文化穿越千年、融入现代生活的力量。文物展览由线下延伸到线上,打破了时空界限,也直接回应了传统文化如何突破在传播和互动层面的种种局限。


“云游敦煌”小程序


此外,团队还精心策划了“一院六地”等多场直播活动、《一事一生·一人一窟》系列短视频、《牛年说牛》短视频等,积极引领“云展览”传播业态,为公众提供高质量文化服务,丰富公众文化生活。敦煌研究院新媒体中心团队先后推出的“数字供养人”、王者荣耀飞天皮肤、QQ音乐“古乐重声”音乐会、“敦煌诗巾”、“云游敦煌”小程序和敦煌动画剧等数字创意项目,探索出古老文化的更多可能性,敦煌文化正在以更为年轻、更具活力的形象为大众关注和喜爱。


让更多人爱上敦煌文化


在深入挖掘敦煌文化时代价值的基础上,敦煌研究院新媒体中心通过对文化价值的挖掘和梳理、文化IP的演绎和活化,通过图文、短视频、漫画、直播等多形式方法,推出的众多文化产品在业界广受赞誉。

据介绍,2018年敦煌研究院新媒体平台浏览量为1.17亿人次,较上一年同比增长283.23%;2019年敦煌研究院新媒体平台浏览量为1.61亿人次;2020年敦煌研究院新媒体平台浏览量为2.35亿人次。访客覆盖120个国家(地区)和全国34个省(区、市)。

敦煌研究院在与腾讯的合作中,完成了公募“数字供养人”项目和“敦煌诗巾”、“云采诗巾”项目,发起“古乐重声”音乐会,研发多款游戏传统主题皮肤,打造腾讯地图莫高窟智慧景区解决方案,推出手机识别解读壁画之美的APP博物官,漫画改编“经变画”等十余项类型多样、数量繁多的新文创产品,打开了敦煌研究院探索文创发展新模式的通道,累计曝光量超30亿,媒体报道5万篇,用户参与总量近2亿。

“三年来,共计有超过50亿次的曝光量,通过社会全媒体平台对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以及敦煌文化艺术更大范围的传播,扩大了敦煌研究院的社会影响力,切实聚合了敦煌文化传播力量,增强了传播水平。”杜鹃说。


敦煌研究院获得的部分奖项


《敦煌岁时节令》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2019年度入围项目”;“云游敦煌”小程序荣获2020年度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推介项目;“敦煌诗巾”获得2019LIA伦敦国际奖-华文创意竞赛单元……一系列荣誉纷至沓来,是对敦煌研究院传播方式创新的肯定,也是敦煌文化“走出去”的见证。

谈到以后的工作,杜鹃说,敦煌研究院新媒体中心团队将继续积极投身敦煌文化传播工作中,不断加强网络文化创新创造,促进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汇,创造古与今、中与外对话的更多可能,用富有时代气息的语汇,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高中国文化遗产的国际影响力,让1650多岁的敦煌莫高窟,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